再生能源|為什麼再生燃料賣得多卻賺得少?Neste 財報告訴你答案

2025年04月30日 16: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NESTE 官網

2025年4月3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最大再生柴油製造商 Neste (NESTE-HE) 最新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財報,交出一張「銷量成長、獲利腰斬」的答卷。

在美國新關稅陰影下,投資人或許過度聚焦政策風險,卻忽略了更深層的經濟現實。

再生燃料的成長陷阱:量升利跌的現實

Neste 第一季的可比 EBITDA僅為 2.1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 5.51 億歐元大幅縮水逾六成​。

雖然公司總體再生燃料銷量達 892 千噸(年增約 5%),其中永續航空燃料(SAF)更成長至 130 千噸(年增三倍),但利潤卻無法同步成長,顯示出典型的「賣得多、賺得少」。

🔻可比銷售毛利從 USD 562/噸 暴跌至 310/噸,跌幅超過 44%
🔻去年底終止的美國 Blender’s Tax Credit(BTC)補助,去年 Q1 曾貢獻 1.29 億歐元毛利
🔻廢棄油脂等原料價格依然偏高
🔻全球供應過剩,使得再生燃料價格無法有效上升

關稅是誤導焦點,重點在補貼與優化

儘管近期美國祭出新一輪對中國輸入產品的關稅,Neste 表示其主力產品:再生柴油與 SAF 並未在課稅清單中,因此直接影響有限​​。

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迫使公司對新加坡工廠出口策略進行調整,以因應補貼結構的劇變與物流瓶頸。

擴產與節流:Neste 的雙軌策略

面對長期需求成長與短期市場寒冬的矛盾,Neste 展現出「一手擴產、一手裁員」的雙軌應對策略:

🔺鹿特丹廠完成升級,年產 50 萬噸 SAF,助公司總 SAF 年產能提升至 150 萬噸
🔺啟動績效改善計畫,Q1 已節省成本達 5,200 萬歐元,目標是到 2026 年累計提升 EBITDA 3.5 億歐元
🔺全球裁員 510 人,預期每年節省營運成本 6,500 萬歐元

2025 展望:需求尚存,風險不減

Neste 在報告中預測,再生燃料市場 2025 年將持續供過於求,且地緣政治與油價波動將加劇報價不穩。

若美國進一步對進口原料(如廢油)加徵關稅,將推升 Neste 在美營運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中國的 UCO(使用過的食用油)輸出加稅、取消出口退稅,已直接影響 Neste 的供應鏈配置。

SAF 需求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這與政策法規與航空業採購周期有關。且隨著 BTC 補貼終止,未來將改由 CFPC(Clean Fuel Production Credit)接手,Neste 將 Q1 估計產生的 CFPC 視為潛在資產,估值為 3,000–4,000 萬歐元。

📌BTC與CFPC的差別?

BTC(Blender’s Tax Credit) 是美國政府以前用來補貼那些「把再生燃料混進石油燃料裡」的人,也就是燃料混合商。你賣得越多混合燃料,就拿到越多補貼,通常是每加侖給你 1 美元。對 Neste 這種供應商來說,這等於他們的客戶有錢拿,自己也能間接賺到好價錢。

CFPC(Clean Fuel Production Credit) 是從 2025 年開始的新制度,它不再補貼賣的人,而是直接補貼「誰生產乾淨燃料」。不過這不是人人有獎——你得證明你的燃料真的「低碳又環保」,才拿得到錢,而且補貼金額還要根據你的減碳成效去算。

結語:綠色願景與邊際現實的對撞

Neste 的財報再次提醒我們,在推進綠色轉型的宏大敘事下,財務現實依然不容忽視。

再生燃料產業雖被視為 ESG 投資旗艦,卻在補貼退場、價格壓縮與需求季節性的三重挑戰下,暴露出高度依賴政策支撐與邊際利潤脆弱的結構性問題。

在 BTC 補助告終、CFPC 機制尚未完全落地的過渡期內,企業必須面對資金回報的不確定性與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

Neste 的營運策略雖展現出對未來需求的信心(如 Rotterdam 廠擴建與 SAF 布局),但短期內的財務調整與裁員措施也反映出轉型過程的高壓與高風險。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柴油
美國
政策
風險
ESG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