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4.03.15

【專題】中國電動車廠商全球擴張引發關注:歐洲市場為主戰場,美國則步步為營

圖片來源:美聯社/TPG

2024年3月1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全球對中國汽車出口的關注,主要源自於汽車產業通常占一國GDP的3%,是國家重要產業。且此產業的結構向來變動不大,自1980/1990年代日本與韓國車廠的崛起以來,生產國的結構幾乎沒有變化。然而,2022年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中國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這是30年來的重大突破。

回顧中國成為汽車出口大國的過程,中間經歷過至少兩個階段的變化:

首先,中國出口的多數車輛是由國外汽車廠所製造,並非中國本土的汽車公司。當初,國外汽車廠利用中國便宜的土地與勞力製造出成本較低的汽車後外銷。

優分析在這篇專題報導中指出,對於國際車廠來說,中國不只是一個賣車的地方。這也是一個推動經濟規模的地方,這降低了每輛車的單位成本,目的是提高了在國際上競爭的能力。 

延伸閱讀:為何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國外車廠還是願意投入?

但這已經是"燃油車時代"的事情,這次推動出口激增的,是中國本土廠商所製造的電動車。

西方國家利用中國作為汽車製造平台多年,已經讓中國獲得製造能力與規模經濟,使得中國本土廠商在這波電動車浪潮的優勢越來越顯著。

從中國海關統計官網上的數據,以出口數量來計算,中國出口的汽車中只有1/3出頭是電動車,但是出口金額卻已佔到44%,很明顯是中國這一波拚出口的驅動力。

而出口地則是以歐洲為大宗。特別是電動車,2023年以總數來算(電動車+燃油車)出口至歐洲比重為28.18%。但若只算電動車的話,則電動車出口至歐洲佔總出口比重卻高達50.27%。

這是由於歐洲地區對電動車的高需求、低進口關稅以及對所有來源的電動車提供的大量政府補貼,大部分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都出口到歐洲。

相比之下,從圖中可以看到,中國的生產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將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汽車進口徵收27.5%的關稅,並且將電動車稅收抵免與本地供應比重的要求掛鉤。

如今,歐洲也開始有產業保護意識出現,中國車廠似乎不再以「中國生產出口至國外」為策略,開始去海外設廠,雙頭並進搶攻全球汽車生產第一大國的寶座。

不但電動車去海外設廠,中國最大汽車出口商奇瑞汽車也積極去海外設立生產據點,該公司2023年超過一半的汽車銷往中國以外,大多數是傳統燃油車。俄羅斯是該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同時在拉丁美洲也有極高曝光度。

2014年,它在巴西設立了一家年產能為15萬單位的工廠。現在正投資4億美元在阿根廷建立一家工廠,預計到2030年生產10萬輛汽車。《金融時報》報導甚至指出,奇瑞正在考慮於2030年以前在英國建造一家汽車工廠。

而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已在泰國、巴西、匈牙利和烏茲別克建造汽車工廠。於今年一月份在烏茲別克工廠開始生產"宋Plus"混合動力跨界休旅車。該工廠計劃的年產能為30萬輛。

延伸閱讀:怕出口受阻,中國車廠開始往海外大量設廠

當中國廠商持續擴大全球市佔率的未來這段時間,台灣的車用相關供應鏈是否可以受惠,還是因此受害,將來應該能成為一大股票市場的議題。

註:例如車用連接器廠商胡連(6279-TW)就是以中國當地的車廠為主,過去一年營收就因此出現一些成長跡象,2023年客戶比重如下:

  • 吉利:10%

  • 比亞迪:6.8%

  • 長安:6.9%

  • 美系客戶:3.3%

  • 奇瑞:3.2%

  • 上汽通用五菱:2.1%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汽車工業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