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菲律賓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呼叫中心樞紐以來,商業流程外包(BPO)產業已成為菲律賓最大的私營就業來源,提供了超過130萬個工作機會,年創收約300億美元。然而,人工智慧(AI)的興起正在動搖這一行業的根基。
2024年12月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BPO企業的AI大趨勢:過半數業者已啟用新技術
BPO產業(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商業流程外包)是一種企業策略,指企業將非核心或重複性高的業務流程外包給專業服務提供商,以降低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根據菲律賓資訊與商業流程協會(IBPAP)的調查,今年有超過一半的公司正積極整合AI技術,10%的公司已全面採用AI,特別是客戶服務、數據處理和品質保證等職位受影響最大。
這種趨勢不僅可能淘汰數千個低技能工作,還對BPO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重大挑戰。
BPO是甚麼? 舉例來說:
一家電商公司需要一個24/7的客服團隊,來回答客戶的問題,例如產品資訊、退換貨流程等。但建立自己的客服中心太貴,於是這家公司將客服工作外包給一個位於菲律賓的專業客服中心。
好處:節省成本,且專業客服中心可以提供多語言支持。
BPO勞工保障爭議:低成本背後的隱藏代價
長期以來,BPO產業被認為缺乏完善的勞動保障。據BPO產業員工網路(BIEN)表示,許多員工因績效未達標而被解雇,且勞工組織的成立往往遭到阻撓。對此,BIEN呼籲政府通過《BPO勞工憲章法案》(House Bill 8189),以規範最低工資、保障職業穩定並改善勞動環境。
BPO產業吸引國際公司進駐的核心在於其低成本優勢,但這也成為勞工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的根源之一。此類現象促使人們質疑,在全球化與自動化的雙重壓力下,產業如何兼顧企業利益與勞工權益。
從技能培訓到人機協作,BPO能否迎來轉型突破?
政府和企業正積極推動技能提升計劃,希望透過培訓勞工掌握AI相關技能,如數據標註、AI訓練和數據分析,來減緩AI取代工作帶來的衝擊。然而,專家指出,僅僅學會操作AI工具可能不足以確保員工的競爭力。真正能從中獲益的,是那些能深入理解並應用AI技術的人。
目前,部分企業已開始培養員工在程式設計、數據科學及AI倫理方面的能力,為實現人機協作鋪平道路。然而,這一策略是否足以支撐BPO產業的未來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