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面對即將上路的美國關稅反制措施,印度政府3月25日果斷宣布,取消對電動車(EV)電池與手機製造所需部分進口原料的關稅,藉此強化本地製造競爭力。
印度財政部長席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強調,減免關稅的目的在於「提升國內產能並擴大出口競爭力」。
關鍵原料進口免稅,助攻「印度製造」成長引擎
印度政府日前宣布取消35項電動車電池材料與28項手機製造關鍵零組件的進口關稅,為其「Make in India」製造強國計畫再添推進動能。不僅有助於降低製造成本,更標誌著印度正以系統性手段強化本土供應鏈韌性。
相較中國、韓國等電池強國,印度的EV電池產業尚在發展初期,對原料與技術的進口依賴程度高。關稅免除可望迅速降低整體生產成本,使本地企業更具備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價格彈性,同時也讓外資廠商更願意將電池生產與組裝環節移至印度。
回應美國關稅壓力,提前釋出貿易談判善意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預計自2025年4月2日起對印度進口商品實施一波報復性關稅,印度與美國之間長期未解的貿易矛盾再次浮上檯面。美國方面指控印度關稅結構不公平,並將其對美國造成的貿易逆差視為首要調整目標。
印度政府選擇以主動調整進口關稅作為回應,不僅希望減緩即將到來的衝擊,也試圖為雙邊貿易關係鋪設更具建設性的對話路徑。
印度政府已開放討論在首輪貿易協議中,針對2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進行超過半數的關稅削減。這項提案反映出印度對維持與美國良好經貿關係的重視。
成為「中國+1」關鍵選項
為了降低對中國單一市場的依賴,越來越多國際科技與新能源巨頭正積極尋找新的生產據點。印度憑藉其人口紅利、快速改善的基礎設施與政策彈性,逐步崛起為最具潛力的「中國+1」替代方案。
此次免稅政策,有助於打開印度對高階製造的接單通道。過去進口關稅結構是印度發展製造業的一大瓶頸,尤其在電動車與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上,進口成本過高抑制了在地製造意願。
透過有針對性的稅負調整,印度正逐步拆除這些結構障礙,為國際企業提供一個成本具競爭力、生產鏈具靈活性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