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今(8)日發布 114 年 9 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年同月僅上漲 1.25%,這不僅是 CPI 連續第五個月低於 2% 的通膨警戒線,更創下自 110 年 4 月以來的四年半最低水準,且核心物價連七月低於 2%。但季節性需求使肉類漲幅仍高,蛋類因去年基期較低亦有明顯漲幅,外食及房租服務費也持續上揚,展望 10 月可望維持平穩。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專門委員曹志弘分析, 9 月物價年增率能明顯下滑,主要得益於先前受颱風影響的蔬菜價格復耕順利回穩,以及交通及通訊類跌幅擴大,其中新購汽機車因貨物稅減徵加上廠商促銷而價跌,加上國際油料費仍處低檔,同時國外旅遊團費隨暑期旺季結束而回落,這些因素合計抵銷了部分漲幅,使總指數較上月下滑了 0.3 個百分點。
雖然整體物價數字趨向平穩,但民眾對於通膨的感受仍相當強烈,主因在於生活核心支出仍維持漲勢。若扣除蔬果與能源的核心 CPI 則年增 1.46%,是近七個月來的低點,顯示服務類與一般商品價格持續平穩。
不過,食物類價格仍上漲 2.64%,其中受農曆七月祭祀需求與毛豬供應減少影響,豬肉漲幅高達 8.74%,為近 19 個月最大;蛋類因去年基期較低漲幅明顯,雞蛋價格年漲 5.94%,創下 23 個月新高;外食費也持續上揚。
此外,居住類的房租及家庭管理費用、以及服務費用中的醫療費用、補習及學習費、臺鐵票價等調升,都使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感受較為深刻。主計總處預估 10 月物價情勢將會與 9 月大致相當,雖然電價調整會推升 CPI,但天候穩定預期能抵銷部分上漲力道,整體物價情勢預計仍能維持平穩。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