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以伊停火,荷姆茲海峽真的安全了嗎?中東海運風險仍未解除

2025年07月01日 14:1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7月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以色列與伊朗在經歷12天短暫衝突後達成停火協議,波斯灣航運市場表面看似逐漸回穩,然而在荷姆茲海峽與紅海穿行的貨輪,卻悄悄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他們的不安——虛擬國籍訊號與異常船舶識別語句,揭示出全球航運在地緣政治陰影下的高度警戒與科技應對。

📉 費率與保費下滑,但風險依舊潛藏

在停火協議達成後的兩天內,超大型油輪(VLCC)每日租金從高峰逾6萬美元回落至約5萬美元,而爭保險保費也從 0.5% 降至 0.35-0.45% ,顯示市場對短期風險有所釋懷。

希臘航運部更進一步釋出樂觀訊號,宣布旗下商船經過荷姆茲海峽時,無需再進行額外通報程序,顯示部分主管機關認為區域緊張已趨緩。

但市場警覺並未真正鬆懈,根據保險經紀公司 McGill and Partners 的海事主管 David Smith 表示,目前仍有不少承保機構願意積極承作戰爭風險保單,保險供給面並未明顯收縮,反映出整體市場對潛在風險仍保持高度敏感。

🚢 虛擬國籍訊號上線:從「中國船」到「與以色列無關」

根據海事風險分析機構 Windward 與聯合海事資訊中心(JMIC)最新數據,自6月12日至24日之間,波斯灣與紅海一帶共有55艘商船發出了超過101則非典型的識別訊號。

這些訊號內容包括「China owned」、「Russian crude」、「PKKHI all Chinese」以及「Vsl no link Israel」等,明顯可見業者正試圖透過「假國籍」來營造中立或非西方背景,以降低遭攻擊的機率。

這類「身份偽裝」的行為,過去多出現在紅海地區,主要因應胡塞武裝針對特定國家船隻的襲擊,但這次風險擴及到波斯灣,意味著即使表面上停火已達成,航運業者對政治風險的戒心依舊未減。

🧭 GNSS干擾與電子戰:航運風控正面對新一波挑戰

根據聯合海事資訊中心(JMIC)的警告,波斯灣海域近期出現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遭電子干擾的情況,導致船舶可能偏離航道,不僅增加與其他船隻或障礙物碰撞的風險,也對整體航行安全構成威脅。

這代表,航運業如今正同時面對兩層風險壓力:一方面,船舶透過偽造訊號隱匿國籍以求避險;另一方面,導航系統的不穩定則讓基本航行安全也蒙上陰影。

簡單來說,傳統上可預測、可管控的「物理風險」,如今正與不可見、難預測的「科技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出一個全新的高風險常態。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以色列
伊朗
航運
紅海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