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加快邁向再生能源目標,而「大豆油」正悄悄站上主舞台。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預測,2025/26年度美國將有超過一半的大豆油被用於生產生質燃料,創下歷史新高。
大豆油內需飆升,出口驟減逾七成
USDA在7月的月度供需報告中指出,預估 2025/26年度大豆油將有155億磅用於生質燃料製造,年增幅達26.5%,也比上月預估多出11.5%。此一數據顯示,國內對植物油作為燃料原料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
與此同時,出口市場卻面臨萎縮。大豆油出口預期將從本年度的 26億磅大幅下滑至7億磅,凸顯內需取代外銷的結構性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反映出全球市場競爭的變化,更顯示出美國政策正全力扶持國產再生能源發展。
政策推波助瀾:EPA與稅收法案雙重加持
此次內需激增的背後,來自美國環保署(EPA)與聯邦政府的多項政策推動。EPA在6月提案,打算從 2026年起提高生質燃料的混合比例,特別強化「生質柴油」的應用,要求煉油業者在傳統石化燃料中添加更多生質成分。( 見此報導 )
更關鍵的是,EPA同時建議 限制進口再生燃料與原料的RIN(可再生燃料配額憑證)數量,這項改革從2026年實施,將進一步促使市場向本土生產傾斜。USDA指出,這等於增加了對國產大豆油、芥花油、回收廚餘油等本地供應來源的依賴。
除了EPA的動作,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簽署的新預算案也推動了生質燃料產業的樂觀預期。預算案中包括了 45Z清潔燃料生產稅收抵免(Clean Fuel Production Credit),這項稅賦優惠將自2025年起實施,為生質燃料製造商提供額外激勵,進一步吸引投資擴產。
生質柴油熱潮再起,農業與能源產業齊受益
在政策、價格與需求多重助力下,大豆油價格近期明顯走高。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油期貨在7月中旬站上近7個半月高點,投資人預期這波供需轉變將支撐價格續強。
另一方面,生質燃料生產商也動作頻頻。包括Renewable Energy Group、Neste等企業已在美國中西部啟動擴廠計畫,積極布局原料來源與煉製能力,預計未來幾年產能將大幅提升。
對農業來說,這是一波新的需求紅利。隨著大豆油轉作燃料的比例提高,大豆壓榨業者將更看重油脂產出價值,也可能間接帶動黃豆價格與農地利用的變化。
從「糧食轉能源」到碳中和機會
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美國此波政策導向有望開啟生質燃料的第二波成長週期。不同於以往倚重進口棕櫚油或外國回收油脂,如今焦點轉向本土種植的植物油,符合碳足跡管理、供應鏈可控、國內就業推動等多重效益。
不過,這也伴隨風險。若未妥善管理,可能出現能源與糧食之間的競爭,推升食品價格或造成土地利用矛盾。因此未來政策設計需在永續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平衡。
隨著全球朝向低碳經濟邁進,大豆油等原料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義。對能源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一項農業產品的需求變化,更是一場關於能源安全、再生轉型與產業競爭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