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科技產業獨領風騷,而中國在全球能源及材料領域不可或缺

2023年09月19日 10:4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在科技產業獨領風騷,而中國在全球能源及材料領域不可或缺
中國江蘇省連雲港的一個港口,工人正在運輸含有稀土元素的土壤進行出口。路透社/TPG

9月1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能源和材料市場中的角色越來越顯著,其經濟需求情況影響著全球的原物料行情市場。

2022年,中國消耗了全球超過50%的煤炭、水泥、鋁和銅。這一數據背後所隱含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此外,中國在浮法玻璃、鋼鐵、煉油、紙張、稀土及電動車電池金屬和材料的全球生產中也佔有絕對的領先地位。

以消費量計算,中國消耗了全球約:

  • 57%的鋁
  • 52%的銅
  • 51%的水泥
  • 53%的鋼鐵
  • 54%的煤炭

以貿易量計算,中國進口量佔全球約:

  • 64%的鐵礦砂交易
  • 21%的天然氣交易
  • 26%的原油交易
  • 20%的煤炭交易
  • 45%的化學品交易

以供應量來計算,中國提供了全球約:

  • 88%的稀土
  • 66%的鋰化合物
  • 61%的玻璃
  • 25%的紙
  • 18%的石油精煉產品

中國向全球買了很多原料進來,不是自己消耗掉,就是低成本加工轉出口,換句話說,作為全球工廠的中國,其經濟狀況幾乎主導了全球原物料市場,就跟俄羅斯與阿拉伯主導了最近的油價上漲一樣。

若中國經濟見緩,對亞太區域及全球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過去五年,澳洲有44%的商品或是80%的鐵礦石進入中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政府已經改變了政策走向,從2021年的生產限制政策,轉為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鼓勵出口,尤其是鋼鐵和煉油產品。這對台灣、印度和泰國的煉油業,以及台灣、日本和韓國的鋼廠帶來了壓力。

不過另一個區塊則是相對看好的,中國的能源轉型和結構性資本支出的改變,對銅和鋁的需求形成了正面推動。

根據美系外資預估從2022年到2025年,中國電網投資的年均成長率將達到10%,而太陽能和電動車產能的年均成長率將達到25%至30%。

而這個資本支出也將帶動部分的原料需求。

中國在貿易戰上的籌碼

這樣的市場佔有率讓中國有機會用基礎能源及材料,作為談判的籌碼來與美國打貿易戰。這個情境萬一發生,將讓某些原料變得更為稀缺,進而推升原物料的通膨。

一方面你看到中國不斷精進半導體自主能力,而歐美國家則不斷推進基礎原料的自主產能。

這是為什麼最近國際產經新聞上,不斷出現歐美國家推出政策,希望推動基礎原料的自主產能,例如電動車需要的電池材料供應鏈。

考慮到中國在資源、價值鏈的完整性以及運營效率方面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在接下來的10年內,中國在全球能源和材料市場中的地位將是不可替代的。

因為要替代需要時間,所以這個貿易戰持續打下去,恐怕都會讓未來十年的物價很難下降。

這是從產業面往上延伸到總經層面的觀點。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原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