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挑戰推動政策轉向
-
內部經濟壓力:
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諸多內部問題,包括:-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
地方政府債務壓力高企。
-
國內消費需求疲軟,影響增長動能。
雖然出口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成為經濟的重要引擎,但內需不足的情況限制了其拉動效果,無法完全抵消其他方面的下行壓力。
-
-
壓力升級:
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隨著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再度升溫,尤其是對中國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了經濟外部壓力。
政策應對:聚焦財政與貨幣工具
在此次會議中,中國政府提出了以下措施:
-
積極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比率,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規模,以支持基建與經濟增長。
-
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並「適時」下調利率,以改善信貸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
逆周期調節:針對潛在的外部衝擊,採取更多「非常規」的刺激措施,優先穩定增長目標。
政策取向:短期增長優先於金融風險
這次會議傳遞的政策基調與此前政治局會議一致:中國政府計劃在短期內加大刺激力度,即使需要暫時容忍更高的債務水平,也將優先支持經濟增長。
雖然官方尚未明確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市場普遍預期會保持在5%左右,以穩定市場預期並保持經濟韌性。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政策明確釋放出中國政府將集中精力穩增長的信號,這對市場信心具有正面影響。然而,這種增長優先的策略可能帶來中長期的隱憂,例如因債務規模擴大導致的金融風險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