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週二的多國經濟調查顯示,從日本到英國再到美國,全球多地工廠活動在3月出現衰退,企業正為即將公布的美國新關稅提案提前做好準備。不過,也有部分地區出現短暫反彈,原因在於企業趕在關稅上路前加速出貨。
美國前總統川普再提新關稅,全球工廠活動動盪不安?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將於週三,也就是他口中的「解放日」宣布新的關稅計畫,此前已針對鋁、鋼鐵及汽車實施關稅,並全面提高來自中國的商品關稅。
川普曾表示,這次關稅措施「沒有國家可以倖免」。此舉令決策者感到擔憂,因為全球經濟才剛從新冠疫情中緩慢復甦,又面臨政治不穩與戰爭的威脅,這樣的貿易舉措可能成為新的衝擊來源。
亞洲工廠普遍低迷,台灣與中國成為例外?
根據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這項受到關注的經濟指標顯示,亞洲多國的工廠活動在3月持續疲軟,主因為全球需求疲弱及新關稅即將實施所導致的企業信心下滑。
日本工廠活動下滑幅度為一年來最大,南韓的製造業表現也持續惡化。
台灣則成為少數例外,因客戶提前拉貨與轉單導致訂單上升,特別是在高階AI、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相關產業,帶動3月PMI數據回升。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3月製造業活動反而出現增長,主因為工廠趕在美國新關稅生效前,積極出貨至國外市場。
但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警告,這樣的推升效果不會持久,很快美國的關稅將轉而成為負面影響。
美國製造業進入收縮,歐洲短暫反彈?
在美國方面,原本今年前兩個月製造業活動擴張,但根據供應管理協會(ISM)數據顯示,3月製造業PMI從2月的50.3下降至49.0,跌破50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已進入收縮區間。其中,新訂單指數降至2023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
歐洲方面,也出現類似的提前出貨現象,使得長期陷入困境的製造業在3月出現兩年來的首次成長。20國歐元區的製造業PMI顯示,這波復甦與美國訂單提前出貨有關。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表示:「美國提前下單可能是此波成長的關鍵原因之一,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反效果。」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3月工業生產出現近兩年來首次成長,法國的下滑趨勢也有所緩解。然而,英國製造商卻迎來艱困的3月,新關稅與即將上路的稅收政策雙重打擊,導致新訂單驟減,市場信心走弱。
股市走高但風險依舊?投資人如何解讀?
儘管市場籠罩在不確定性中,週二全球股市仍因美股前一晚上漲而普遍反彈,金價更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其他指標仍透露疲軟跡象,例如:日本備受矚目的Tankan調查顯示大型製造商信心跌至一年低點。
這場因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供應鏈變化,正牽動著世界各地的經濟脈動,未來幾個月將是觀察全球製造業能否適應新貿易環境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