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中東緊張局勢升溫下,國際油價週一(6/23)大漲,布蘭特原油(Brent)與西德州原油(WTI)盤中一度飆升逾3%,創下自1月以來新高。此波漲勢主要反映市場對伊朗可能封鎖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導致全球供應中斷的高度憂慮。
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引爆地緣風險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週末表示,已聯手以色列空襲伊朗「主要核設施」,聲稱已「徹底摧毀」目標。這是自六月中伊朗與以色列首次交火以來,美國首度直接介入軍事行動,亦標誌著衝突進一步升級。
伊朗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三大產油國,其能源設施與外銷能力若遭受破壞,勢必衝擊全球供應穩定。伊朗當局亦迅速表態將報復,並傳出國會已通過封鎖荷姆茲海峽的提案。
荷姆茲海峽成關鍵變數
荷姆茲海峽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口航道之一,約占全球每日原油運輸量的五分之一。一旦封鎖,不僅伊朗自身出口將受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波斯灣產油國亦難以維持現有外銷規模。即使部分原油可改由陸路管線輸出,整體出口量仍將萎縮,導致油市供需缺口擴大,價格壓力升高。
截至格林威治時間6月23日05:03(台北時間13:03),布蘭特原油報每桶78.53美元,漲1.97%;西德州原油則報每桶75.35美元,漲幅2.04%。兩者稍早盤中一度分別觸及81.40美元與78.40美元的五個月高點,顯示市場已提前反映封鎖風險。
自6月13日衝突開始以來,布蘭特原油上漲了13%,而WTI上漲了約10%。多家機構預估,若伊朗對荷姆茲海峽採取實質封鎖行動,將進一步推高油價。高盛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若該海峽原油流量在一個月內遭削減一半,布蘭特原油價格可能短線飆破110美元。即便後續逐步恢復供應,仍可能造成未來11個月的油市供應減少10%,令油價維持高檔震盪。
多國呼籲局勢降溫
目前伊朗與以色列已展開互相空襲與飛彈交戰,顯示局勢進入報復循環階段。日本政府公開呼籲各方克制,盡速降溫;南韓則由副產業部長表達對能源供應與貿易風險的嚴重關切。
分析師指出,荷姆茲海峽一旦封鎖也將重創伊朗自身財政收入,使其無法長期承受,但中短期內的戰略威懾作用將足以支撐油價進一步波動。若地緣衝突未能迅速退場,原油市場恐持續受制於風險溢價,並推高整體能源與航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