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最大鈷供應國剛果民主共和國(DR Congo)推出新規。政府將從2025年10月16日開始,根據各家礦商過去三年的生產與出貨紀錄,來核定每年的鈷出口配額。這意味著,誰挖得多、出口穩,未來能賣的鈷就越多。
這套新制度將正式取代之前長達數月、讓全球電動車和手機廠商焦頭爛額的出口暫停令。
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甚至直言,先前的出口凍結讓鈷價自3月以來暴漲了92%,他形容新的配額制度是「控制戰略市場的真正槓桿」。
大廠反應也相當兩極。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商嘉能可(GLEN-UK)表態支持,認為制度能讓供應更穩定;但最大玩家洛陽鉬業(3993-HK)卻不買帳,認為會干擾市場運作。
洛陽鉬業去年產量高達85,976公噸,嘉能可則以32,721公噸排名第二。
這項政策被視為剛果試圖重新掌握市場主導權的重要手段,畢竟,全世界超過70%的鈷都來自這個中非國家,全球前十大礦場中有超過七成位於該國。
位居榜首的為Kisanfu礦區,年產量達61,216公噸,其次是Tenke Fungurume礦區,年產量52,949公噸;兩者皆為中國洛陽鉬業(3993-HK)的核心資產。第三名則是卡莫托礦(Kamoto),年產27,200公噸,由嘉能可(GLEN-UK)與剛果國營企業Gécamines合資經營。
目前鈷在Comex市場每磅報價$19美元,比2月的低點每磅$10足足漲了九成。剛果央行行長安德烈·瓦梅索(André Wameso)也樂觀預期,出口恢復後,2025年第四季到2026年的鈷出口收入會明顯回升,彌補之前的損失。
政府目前正審查礦商過去的生產數據,決定誰能出口、配額多少。消息指出,新制度不包括手工礦工,也不會再增設大型礦商的執照要求。不過,小型礦商還是得另外申請出口許可。當局還打算加強實驗室與裝運點的監管,確保每一批鈷都能追蹤來源,防止偷渡或走私。
這個制度由總統府、礦業部和礦商協會共同設計,目標是讓產業更透明、政策更穩定。不過,這些改革的背景並不平靜——剛果東部的戰事仍在升溫,M23叛軍與政府軍的衝突已造成數千人喪生、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美國主導的區域和平協議也因剛果和盧安達遲遲未簽署而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