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升溫,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態度越來越謹慎。中國股市在春節長假後回歸市場,但面對這場關稅爭端,投資人的反應卻相當冷淡。
儘管美國週二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遠低於總統川普競選時的威脅,而中國的反制措施也相對溫和,但市場對此反應平靜,顯示投資人對貿易戰的態度已較川普首任總統時期更加理性。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確定性仍然高漲,特別是關於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展開談判的消息不一。此外,美國突然暫停接受來自中國的郵包,對電子商務類股造成衝擊,也讓投資人更傾向於避開受到關稅影響的產業。
CA-Indosuez 亞太區首席策略師 Francis Tan 表示:「目前的安全策略是不要與關稅政策對抗。」他建議客戶轉向債券市場,作為對股市風險的避險手段。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各方都展現了立場,但沒有人能確定這場貿易戰是否真的開始,或者何時會升級。」
資金外流加劇,外資對中國市場興趣減弱
在中國長期的房地產危機、通縮壓力以及北京刺激政策執行力存疑的背景下,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的成長前景早已抱持觀望態度。
根據 LSEG Lipper 數據,過去三個月來,外資從中國相關基金撤出了近 120 億美元,幾乎完全抵銷了去年 10 月流入的 130 億美元。資金流動不穩定,顯示出投資人仍在進行短線獲利了結,長期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足。
中國相關海外股票基金的月度資金流動(百萬美元)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中可見,多數月份資金呈現淨流出,尤其是 7 月與 11 月資金外流明顯,顯示投資人對中國市場信心不足。而 10 月則出現短暫的大幅流入。這與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觀望態度一致,反映出貿易戰、經濟放緩及政策不確定性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Janus Henderson 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 Sat Duhra 認為,市場對中國可能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的預期過高,「許多人認為中國在等川普,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推出刺激政策,但我並不認為這會發生。」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目前對中國市場的布局已相對穩妥,不會再額外增持,因為增加持股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市場對關稅戰的應對策略:短線交易與風險控管
相較於川普政府時期的市場動盪,這次市場價格波動較為溫和,顯示投資人對貿易衝突已有心理準備,並且不願意在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冒險下注。
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表現穩定。儘管部分市場觀察者認為中國可能透過貨幣貶值來抵消關稅影響,但週三人民幣僅小幅走弱,而中國官方則通過調整交易區間來維持匯率穩定,表明暫時不希望人民幣大幅貶值。
本週,香港恆生指數雖有反彈,但漲勢缺乏動能與成交量支持。部分投資人仍進行短線交易,但市場整體仍趨向保守。UOB Kay Hian 香港機構業務負責人 Steven Leung 指出:「這只是短線交易,投資人現階段需要以短期思維來應對市場。」
中國市場仍具吸引力?投資人審慎選股
儘管整體市場趨於保守,但仍有投資人認為中國市場的部分標的具備投資價值。例如,上海綜合指數的預期本益比約為 11 倍,相較於標普 500 指數的 22 倍仍具吸引力。但大多數投資人仍不願意在關稅影響尚未明朗的情況下貿然進場。
William Blair 新興市場成長策略組合經理 Vivian Lin Thurston 也表示,她並未增加中國股票的現金配置,並更傾向於投資受關稅影響較小的企業,例如中國本土電子商務、網路、消費與工業公司。
澳洲 K2 Asset Management 基金公司在去年 12 月結束了經營 25 年的亞洲基金,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偏好可能已結束。K2 資深研究主管 George Boubouras 表示:「長期超配中國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
整體來看,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日益審慎,資金流向顯示外資對中國股市的信心不足。隨著美中關係仍充滿不確定性,市場短期內可能仍以避險為主。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