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G20能源關鍵報告:化石燃料補貼超過1兆美元竟成轉型阻礙!

2025年04月28日 17:0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氣候變遷的影響已不容忽視,極端氣候災害的頻率和強度逐年增加,面對這場跨世紀的挑戰,能源轉型成為全球共同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在這場轉型中,G20國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全球能源轉型與G20

這個涵蓋全球超過85%經濟產值、75%以上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經濟體聯盟,不僅擁有推動變革的資源與技術,更背負著應對氣候危機的道德責任。

自2009年起,G20便在國際場合上承諾將逐步取消促進浪費性消費的化石燃料補貼,並推動全球能源結構朝向綠色轉型。

十五年過去,雖然各國陸續設定了2050年前後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實際行動卻遠遠跟不上目標的步伐。

G20國家的碳中和承諾與能源轉型藍圖

G20多數成員已經公布了自己的碳中和時間表。歐盟、日本、南韓、加拿大和英國目標設定在2050年,中國提出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承諾,印度則將時間表延後至2070年。

同時,各國也針對2030年前後設下中期目標,例如歐盟希望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達到45%,澳洲則設定再生能源供電比例達82%。

表面上看來,這些目標顯示出G20國家對於應對氣候變遷的共識。然而,許多國家缺乏細部的政策規劃、落實的財務機制,或是必要的基礎建設升級計畫。

承諾與行動之間的落差

儘管近年來全球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截至2023年,G20國家中仍有超過六成的電力來自煤炭、石油或天然氣。而在部分新興經濟體如南非、印尼與印度,燃煤電力依賴甚至高達七成以上。這種現象的背後,除了政策意志不堅定之外,更涉及結構性問題:

🌱基礎建設不足:許多國家未能同步升級電網,限制了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
🌱政策抵抗:來自傳統能源行業的政治游說,使得一些政府在改革上舉步維艱。
🌱融資挑戰: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缺乏足夠、低成本的綠色資金支持。

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化石燃料補貼規模不減反增。2023年,G20國家的化石燃料補貼總額超過了1.1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筆巨額資金,本應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助力,如今卻被用來繼續維持高碳排放結構,削弱了再生能源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圖表,從2022年各G20國家能源供應結構可見,大多數成員仍以化石燃料為主。儘管部分國家再生能源占比已有顯著提升,如巴西、法國,但整體而言,G20整體能源結構轉型進度仍遠低於碳中和目標要求,顯示出承諾與實際行動間的明顯落差。

G20國家間的分化

領先者:快速行動中的典範

歐盟:推行世界最大碳市場(ETS),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攀升,2030目標45%。
巴西:憑藉水力發電,早已達到超過84%的綠色電力供應。
澳洲:過去五年內加速淘汰燃煤電廠,並積極推動大型太陽能與風力計畫。

落後者:轉型遲滯的國家

南非:超過80%的電力依賴燃煤,儘管訂下了2030年41%再生能源的目標,但電網老舊、Eskom財務問題與高化石燃料補貼成為障礙。
印尼:新建燃煤電廠仍在計畫中,儘管有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JETP)的支援,減碳行動依然緩慢。
俄羅斯:以化石燃料出口為經濟支柱,對內再生能源推動極度有限。

化石燃料補貼:最大的絆腳石

化石燃料補貼不僅讓化石燃料價格人為偏低,使得再生能源難以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競爭,也導致政府財政資源錯置,減少了對醫療、教育與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補貼制度使得碳排放成本被隱藏,削弱了市場自發驅動綠色轉型的動能。

雖然G20在2009年便承諾要削減這些浪費性補貼,但實際進展極為有限。近年來,受到能源價格波動、地緣政治衝突與國內社會壓力的影響,許多國家甚至選擇擴大補貼以維持能源價格穩定。

結語:G20必須從口號走向行動

全球能源轉型的窗口期正在迅速關閉。科學界普遍認為,若無法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的實質下降,將難以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u00b0C以內。

G20作為全球能源與經濟版圖的主導者,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政治意志與集體行動。若G20能夠領導一場真正的能源大轉型,它將不僅僅改變能源市場,更將重塑全球經濟秩序。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
G20
能源補貼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