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3.04.17

從拓展市場成功到維持高成長性,聯合(4129)下一步營運觀察重點是?

產銷人工關節的聯合,在2022/9文章時介紹到,已從當初的31.75元漲到了66元了,如果說2022年海外市場推銷布局成效已開始展現,那後續還有成長空間嗎?聯合要注意的地方是什麼?

全球人工關節被Zimmer Biomet、DePuy Synthes、Stryker、Smith & Nephew等美國英國四大公司壟斷,合計佔全球約80%的市占率,而聯合在2020年時全球市占率才約0.5%。

2017-2021年聯合的毛利率平均在70%、2022年更升到75%,而美國這四大廠則是在60-70%,可知聯合的人工關節產品其實很有競爭力,只是差在名氣不夠大!

而聯合主要銷售地區是台灣(30-40%)和歐美(20-30%),在台灣市占率是第二,但在歐美就欠缺品牌知名度低,為了爭取更多市占率,聯合需要投入推銷費用、積極拓展市場、打開通路。

2022年開始收穫過去投入的推銷成果

2017年開始每年以約20%的速度推升推銷費用,推銷費用率也提升到40%以上,2019年後更拉到約50%。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但這幾年的營收成長速度只有10%,在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推銷費用成長速度大於營收成長速度,就會犧牲本業獲利。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不過上圖也能看到2022年營收明顯拉高,年增幅23.3%,已開始超越推銷費用年增幅20.8%,顯示推銷效益顯現。

而像這樣為了拓展通路、投入很多營業固定成本的情況(營運槓桿高),只要營收一有明顯成長,本業獲利跳升幅度就會很高,所以營收較過往顯上升、帶動聯合2022年本業獲利翻倍成長112%,本業獲利率也終於提升到10%以上。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2023年及未來觀察重點

從2022年存貨情況來看,聯合Q4存貨持續上升,和營收一起比的指標「存銷比」卻在最低點,顯示營收增加的比存貨還快、需求很強。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也因為準備的存貨持續升高,所以後續營運很容易創新高。今年3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30%,累積前3月營收年增26%,都超越過往平均營收成長幅度、以及過往推銷費用成長幅度,顯示仍持續在收穫成長。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像這種要關注營收成長幅度大不大、能不能超越推銷費用成長速度的公司,就超適合用股價營收比(PSR)抓低點、參考評價位置!

2022/9月低點後,隨著營收上升、PSR評價也開始向上,而目前離平均值還有多少空間大家就可以趕快算一下。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但即使看似有空間,仍還有其他需要一併觀察的地方。

聯合其他需要注意觀察的地方

從地區來看,歐洲(紅線)的營收是成長最多的地區,2016-2022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4.2%、營收比重從過往的6%提升近30%。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而歐美地區因為銷售毛利率比較高,所以營收比重提升,就帶動整體毛利率提升至75%,所以這兩個地區營收比重要是掉下來就要注意!

尤其是2022年歐洲地區的成長,除了一開始說的因積極投入推銷而展現效益之外,也有受惠於其他大廠在歐洲缺貨、使聯合產品銷量增加,所以其實聯合去年有點缺貨受惠股的味道。

加上聯合也表示它的產品定價和大廠都差不多,並沒有什麼價格優勢,所以要注意後續缺貨受惠效應會不會消逝。

好在不過美洲2022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開刀量減少,後續手術量恢復也有助於美洲營收成長性。此消彼漲下地區營收比重不太會有明顯下滑情況。

且聯合仍看好2023年歐洲營收成長幅度仍會強勁,亞洲地區則是看好日本(2022年前3季營收年增率高達56%);同時表示2023年的預算(也就是推銷費用)仍會持續成長,所以要緊盯營收與推銷費用的成長情況,搭配存貨與存銷比來看,若備貨力道明顯下降也會是一個警訊。

而中國業務則因為醫改政策,造成聯合產品價格大幅下滑,過往在中國產品的毛利率有50-60%,現掉到20-30%,獲利很困難之外亞洲營收比重也從過往的45%以上降至16%。

不過2022年虧損縮小,聯合也看好已有歐美業者陸續退出中國市場,且中國的人工關節隨老年化市場成長,聯合也開發未參加國採政策的私立醫院銷售通路,所以表示會持續撐下去直到中國市場恢復榮景。以聯合目前經營中國地區的策略,若是能帶動後續虧損持續縮小、達到目標的損益兩平,有機會是市場期待之外的額外驚喜。

一張含有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生技股
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