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私營企業迎來轉折點?習近平會見科技巨頭,釋放政策轉向信號

圖片來源:TPG達志影像

2025年2月1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罕見地與企業家會面,當時受邀坐在前排的企業家來自高科技、能源等產業,其中多數並非大眾熟知的名字。然而,七年後的今天,這份企業名單已發生顯著變化。

面對與美國日益加劇的科技戰,以及對國內經濟的提振需求,習近平近日召集了一批重要企業領袖,其中包括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科技巨頭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與小米,以及人工智慧新創企業DeepSeek等。這些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內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際上也備受關注。

習近平的戰略目標:技術自主與供應鏈安全

分析人士認為,這場會議的企業名單反映出習近平對於中國私營企業的核心期望—幫助實現科技自主與供應鏈安全。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分析中心的研究員Neil Thomas指出:「這些企業家的選擇顯示,習近平希望私營企業能支持中國的技術自立與供應鏈安全目標。」

與2018年相比,今年的會議背景顯然大不相同。當年雖然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但中國經濟仍然保持穩健增長,地緣政治環境也未如今日般緊張。當年的會議邀請了更多中小企業,如軟體工程公司東軟及汽車零件製造商萬向,而騰訊與百度雖有參與,但並未被安排在前排。

中國歐洲國際工商學院教授Zhu Tian指出:「這次會議與《私營經濟促進法》的推出,將對私營企業的信心產生積極影響。但若要維持這種影響,政府仍需要推出更有力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以帶領中國經濟擺脫當前的通縮困境。」

新法案預示中國私營企業的未來?

為進一步鞏固對私營企業的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於2月24日至25日審議《私營經濟促進法》草案,該法案預計將順利通過。這項立法旨在確保私營企業獲得平等待遇與法律保護,並營造更穩定的經商環境。

市場對此次會議反應積極,認為這代表中國政府對私營企業態度的轉變,也意味著過去幾年對科技企業的嚴格監管可能已經告一段落。例如,那斯達克掛牌的中國科技股近期表現亮眼,香港恆生科技指數更於2月19日創下三年來新高。

當天,阿里巴巴股價上漲2%,部分原因便是習近平與馬雲握手的畫面在中國央視播出,強化了市場對政府支持私營企業的信心。

瑞銀財富管理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習近平對創新產業的支持、持續的總經政策調整、企業經營狀況改善等因素,將成為中國科技產業表現優於大盤的重要推動力。」

市場反應

🔸恆生科技指數

恆生科技指數當日上漲2.5%,創下近三年新高,過去一個月的累計漲幅已超過30%。整體恆生指數也上漲1.6%,達到自去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

🔸A股

儘管港股科技股表現強勁,中國A股市場當日卻出現回落,主要原因是投資人在早盤獲利了結。滬深300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均下跌0.9%,雖然早前曾觸及2025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人工智慧概念股當天表現疲軟,CSI AI指數下跌2.5%,其中知名晶片設計公司寒武紀科技大跌5%。即便如此,該指數今年以來仍上漲近12%。

🔸中概股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價也受此影響走高。阿里巴巴、老虎證券,以及線上教育公司高途科技在盤前交易中上漲3.2%至5.5%不等。

此外,追蹤中國股市的ETF同樣上漲,iShares MSCI 中國ETF 和 iShares 中國大型股ETF 在盤前交易中均上漲1.5%,而以科技股為主的 KraneShares 滬深中國網路ETF 則上漲1.6%。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