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0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從2025年8月29日起,將全面終止「de minimis」免稅制度。
這項制度原本允許價值800美元以下、透過非郵政通道進口的包裹免除關稅,如今將不再適用,所有這類低價商業包裹都必須依法課稅。
雖然國會早在先前通過法案,計畫在2027年才取消這項優惠,但川普政府選擇提前兩年多實施,顯示出對外國低價進口商品的強硬態度,也讓這波政策轉向立刻在電商與物流產業間投下一顆震撼彈。
⚠️ 為什麼政策提前上路?從針對中國到全面擴大
其實,美國早在今年5月就已對來自中國和香港的低價包裹下手,率先取消了免稅優惠,當時新關稅一上路,最高稅率一度達到145%,雖然之後中美短暫協商讓稅率降到約30%,但影響已經浮現,自5月以來,亞洲地區出口到美國的空運量已經明顯下滑,減幅高達10.7%。
這次川普政府更進一步,將原本只針對中國的措施擴大到全球,也就是說,所有國家經商業快遞寄送、價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包裹,都將不再享有免稅待遇。
根據新規定,在過渡期六個月內,包裹將依照來源國課徵每件80至200美元不等的固定稅額,之後則全面改為按商品價值計算的「從價稅」(ad valorem duty)。
政策背後的目的相當明確:美方希望藉此阻止低價商品大量湧入,減少「傾銷」對本地產業的衝擊,同時強化本土企業競爭力,穩住就業市場。
📦 電商供應鏈大洗牌,平台模式被迫轉型
對跨境電商平台來說,這次關稅政策調整不只是增加成本這麼簡單,而是直接動搖了他們賴以為生的營運模式,像Shein、Temu這類平台,過去就是靠著大量發送低價、小額包裹到美國,藉由免稅門檻和簡化通關流程,來壓低售價、吸引消費者。
根據統計,2024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空運貨物中,有高達55%是這類「低價直郵」電商包裹,而在2018年,這類商品還只占總量的5%,這樣的成長背後,就是de minimis制度所帶來的彈性與低門檻。
但現在,這條「捷徑」被美方徹底封鎖,平台業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貨策略,像 Temu 就已開始在美國建立倉儲與履約中心,嘗試改走「本地配送」的路線,以規避高額關稅。不過,這樣的轉型勢必拉高營運成本,未來商品售價是否還能維持吸引力,也成了平台接下來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 物流業與中小出口商首當其衝
這波政策變動,影響不只落在電商平台身上,物流產業同樣感受到壓力。
FedEx與UPS近期就因亞太出貨量下滑而在美股市場受到衝擊,FedEx更坦言,若低價包裹大量減少,不只艙位利用率會降低,整體空運業的市場結構和航線配置也必須重新評估。
而在供應端,來自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地的中小型出口商也深受影響,雖然政策最初是針對中國而來,但這些出口國多年來同樣仰賴de minimis制度,藉此快速、低成本地進入美國市場。現在免稅門檻取消,不只得應對更繁瑣的報關流程與額外稅負,部分業者甚至可能會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這項單邊措施也引發不少爭議,多位經濟學者與自由貿易倡議者警告,美國這類單方面取消國際貿易規則的行為,恐怕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關稅,對全球供應鏈穩定性造成進一步壓力。
7天免費試用,只開放到 7/31
現在正開放免費試用,對【台股法說會逐字稿】有興趣的你,不要錯過機會。
免費試用只到7/31,隨時可以取消試用(不會扣款)。
試用時記得輸入優惠碼,扣款時會比較便宜:
- 優惠碼DZ78,半年折500
- 優惠碼PS63,一年折1000
立即開始試用:https://pro.uanalyze.com.tw/e-com/product-detail/lynch-tengrower
試用活動詳細辦法:https://uanalyze.com.tw/articles/954142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