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TM到德儀:工業與車用半導體業的「微復甦」已經啟動

2025年04月24日 21:4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TPG
  • 工業與汽車晶片 Q1 明顯落底,Q2開始反彈

  • 去庫存進程已近尾聲,客戶備貨動能支撐短期營收

  • 地緣政治雖未造成很大變化,但仍是中長期風險因子

當所有焦點都放在AI晶片的時候,不少投資人忽略了另一個角落正在悄悄發生的變化:工業與車用晶片。

STMicro與Texas Instruments這兩家重押這類應用的老牌晶片廠,最近同時傳出營收優於預期的好消息,並釋出對2025下半年轉強的預期。這會是「谷底反彈」的前奏?還是只是一場曇花一現的技術性回升?

兩大企業預告復甦,Q2展望亮眼

STMicro於4月24日公布財報時指出,第一季為汽車與工業晶片業務的營收低點,第二季預期將季增7.7%,達27.1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26.2億。更重要的是,其汽車與工業部門的book-to-bill ratio(訂單出貨比)皆超過1,顯示未來需求已超越當前出貨量,為業績回升埋下伏筆​。

德州儀器則在前一日發布財報時也表示,工業應用領域已出現「跨區域、跨領域的廣泛回升」,第一季工業業務年增達上個季度以來首見的高個位數百分比,整體營收年增11%,達41億美元​。

去庫存接近尾聲,客戶備貨需求轉強

兩家公司都指出,客戶庫存已降至低水位,是回補庫存的時機。STM強調其亞洲通路已見庫存顯著下降,儘管歐美仍偏高,但第二季應會進一步改善​。TI則表示,客戶「有時庫存僅剩幾天」,供應鏈正在快速重建信心​。

地緣政治風險尚未影響短期訂單,但雜音仍存

儘管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兩家公司均表示尚未觀察到因關稅而導致的拉貨潮或恐慌性採購。STM的 CEO Jean-Marc Chery 強調:「沒有看到任何與關稅相關的拉貨行為,客戶反應平穩。」他也指出,ST已提前進行製造布局調整,包括「China for China」策略與歐亞產線分流,具備高度供應鏈彈性​。

TI執行長Haviv Ilan亦指出:「地緣政治可預測的產能配置正變得越來越關鍵」,TI透過內部製程與外包廠的雙軌運作,已有足夠靈活度因應供應鏈變局​。

投資觀察:週期性回溫還是短期反彈?

工業與車用晶片的「長週期特性」:不像手機或PC快速,回升通常慢但穩,這就是目前從這兩家公司所看到的現象。

儘管兩家公司皆預告Q2展望將優於Q1,並暗示H2可能進一步改善,但管理層口徑一致地強調「目前能見度仍低,不宜過度樂觀」。特別是在汽車晶片方面,STM指出雖有成長動能,但電動車需求修正導致今年整體預測仍偏保守​。

TI則認為當前處於「典型週期反彈初期」,並強調將保有彈性以因應下半年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半導體
車用半導體
工業半導體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