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阿里巴巴上週丟出一顆震撼彈——將與Apple合作,在中國市場支援iPhone的人工智慧(AI)功能! 這消息一出,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AI產業。其實,早在這之前,一家叫DeepSeek的AI新創公司就已經掀起熱潮,如今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
中國的AI發展有多猛?各大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都在拼命打造自己的AI技術,推出聊天機器人、AI助手,甚至開放技術讓更多人使用。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中國AI界最值得關注的9家企業,讓你一次掌握這場AI大戰的主角們!
1. 豆包(Doubao)——字節跳動的超划算AI聊天機器人
📌 開發公司: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其實是AI領域的「新玩家」,但它的AI聊天機器人豆包卻已經是中國最熱門的AI應用。
豆包的價格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甚至比DeepSeek還要划算,只要GPT-4的3%到4%!它使用了一種叫「專家混合」(MoE)的技術,這種技術能讓AI的運算更有效率,降低成本,也被DeepSeek等其他中國AI公司廣泛使用。
2. 通義千問(Qwen)——阿里巴巴的開源旗艦AI
📌 開發公司: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Qwen AI模型自2023年3月推出後,就迅速被認為是全球頂尖AI之一。今年1月,阿里巴巴還推出Qwen 2.5-Max,並聲稱該模型的表現優於備受矚目的DeepSeek-V3。
不只如此,阿里巴巴還大力推動開放AI技術,將開源許多AI模型,讓更多開發者免費使用,共同推動技術發展。
3. 文心一言(Ernie)——百度的ChatGPT競爭者
📌 開發公司:百度
百度是中國AI界的老大哥,最早推出了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Ernie Bot)。
百度表示,最新版本Ernie 4.0的能力已經可以媲美GPT-4。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百度計劃在6月30日開放Ernie 4.5的源代碼,顯示出中國AI企業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下逐步向開源發展轉型。
4. 混元(Hunyuan)——騰訊的多功能AI模型
📌 開發公司:騰訊
騰訊在2023年9月推出「混元」大型語言模型,並於2024年5月推出聊天機器人「元寶」(Yuanbao)。
騰訊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擁有中國最大的社交軟體微信(WeChat),未來很可能會把AI技術整合到微信裡,讓用戶直接在聊天時就能使用AI助手。此外,騰訊的AI技術還能生成圖片、影片、音訊,應用範圍更廣,不只是單純的文字聊天。
5. GLM——清華背景的學術派AI
📌 開發公司:智譜AI
GLM系列大模型由智譜AI開發,該公司最初源自清華大學的實驗室,並獲得阿里巴巴、騰訊及中國國有基金「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的支持。
最新的GLM4甚至在某些測試中超越了GPT-4,這讓它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不過,美國商務部今年1月已經把智譜AI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未來是否能順利發展,還有變數。
6. Kimi——月之暗面專注於超長上下文處理的AI模型
📌 開發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
月之暗面由阿里巴巴、騰訊和紅杉資本(Hongshan)等投資支持。Kimi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超長上下文處理能力,可以處理超過200萬個單詞,比市面上大多數AI都厲害。
Kimi 1.5在今年1月20日發表,剛好比DeepSeek的R1早兩天,可見這場中國AI競賽的激烈程度!
7. MiniMax——中國MoE技術的領頭羊
📌 開發公司:MiniMax
MiniMax是中國最早研究MoE技術的公司之一,並在今年1月開源了它的最新AI模型MiniMax-01。
不只開發AI模型,還推出了社交應用程式(如Takie和星野),讓AI不只是技術,而是真正進入一般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並且受到市場認可。
8. 01.AI——成本超低的AI
📌 開發公司:01.AI
01.AI跟DeepSeek一樣,採取開源策略,並且使用MoE技術。最厲害的是,他們的AI運行成本據說是GPT-4的1/40!
創辦人李開復(曾任Google中國區總裁)透露,01.AI已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AI實驗室,未來可能會有更強的技術突破。
9. 百川(Baichuan)大模型——中國第一家開放AI技術的公司
📌 開發公司:百川智能
百川智能由前搜狗執行長王小川在2023年4月創立,並在當年6月就成為中國第一家開放AI模型的公司。
百川的策略就是開放技術,讓更多企業能夠利用它的AI模型,目前已經在中國的開源社群站穩腳步。
總結:中國AI競爭進入白熱化,每家公司都各有強項!
從字節跳動的超便宜AI、阿里巴巴的開放戰略、百度的ChatGPT對手,到騰訊的多功能AI,中國的AI市場正在快速發展。
還有01.AI、MiniMax、智譜AI等公司,也在用開源技術、MoE技術和低成本策略,讓AI變得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