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格林威治時間7月18日02:39(台北時間上午10:39),布蘭特原油期貨小跌0.06%、報每桶69.48美元;美國西德州原油(WTI)期貨則微幅下滑0.04%、報每桶67.51美元。前一交易日兩大原油合約均上漲約1美元。截至本週,布蘭特與WTI合約均週線下跌逾1%。
供應中斷與旅遊旺季支撐價格
伊拉克庫德自治區連續四天遭遇無人機攻擊,導致當地油田產出減半。兩名能源官員指出,該區產量已從原本約28萬桶/日減至約13萬-14萬桶/日,顯示本輪攻擊使產量減少14萬-15萬桶/日。有官員表示攻擊源可能為伊朗支持的武裝團體,雖然尚無組織出面承認責任。
與此同時,季節性旅遊需求也對市場形成支撐。摩根大通指出,7月前兩週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達1.052億桶/日,年增60萬桶/日,與預期大致一致,反映夏季用油高峰如期發生。
關稅未定、供給恢復預期成壓力
儘管短期供需面偏緊,但市場對美國關稅政策走向仍感不安,且該政策變數恐將延至8月1日後才明朗。此外,主要產油國計畫解除減產措施,將自北半球夏季旺季結束後開始增加供應,也增添未來市場面臨供過於求的風險。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認為,第三季市場仍將維持吃緊,直到今年第四季供應才會開始改善。
儘管庫德地區局勢動盪,伊拉克政府仍於週四(7/17)宣布,計劃恢復中斷兩年的對土耳其原油輸出管線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