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中美角力加劇、供應過剩擴大,國際油價連跌三週

2025年10月20日 10:0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週一(10/20)國際油價下跌,主要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升溫與全球供應過剩疑慮升高,使市場氣氛轉趨保守。市場關注美俄高峰會與國際能源署(IEA)供需預測,並預估未來油市將持續面臨供應壓力。

石油價格變化

【2025年10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格林威治時間00:32(台北上午08:32),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0.4%,報每桶61.05美元;美國西德州原油(WTI)期貨下跌0.4%,報每桶57.33美元,抵銷週五(10/17)漲幅。兩大基準油價上週均下跌超過2%,為連續第三週下跌

市場壓力與需求疑慮

券商Fujitomi Securities的分析師Toshitaka Tazawa表示,石油輸出國增產導致的供應壓力,加上中美貿易衝突升溫引發經濟放緩憂慮,使市場出現賣壓。同時,美國正加強對購買俄羅斯原油國家的施壓,而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召開的峰會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使部分投資人難以調整持倉。

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上週警告,若美中兩國持續升高貿易對立、甚至走向經濟脫鉤,全球經濟產出恐在長期減少7%。美中兩國近期互徵港口費用,這類報復性措施可能干擾全球貨運流動,並進一步壓抑能源需求。

供需預測與過剩風險

此外,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預估,2026年全球石油市場可能出現每日約400萬桶的供應過剩,約占全球需求的4%,規模高於上個月預估的330萬桶。並指出,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國(OPEC+)加快解除減產措施,使市場供應上升;同時,非OPEC產油國如美國、加拿大、巴西與蓋亞那的產量也預計將持續增加,導致供應進一步擴大。

而對於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預估降至每日71萬桶,顯示供應成長速度遠高於需求。IEA認為,較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與運輸電氣化,將使未來兩年石油消費成長明顯放緩。

俄烏局勢與能源流向

美俄兩國在烏克蘭議題上持續交鋒。川普與普丁於週四(10/16)同意再次舉行峰會,期間美國仍向印度與中國施壓,要求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川普上週五(10/17)在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後呼籲烏俄「立即停止戰爭」,即便這意味烏克蘭必須讓出部分領土。有市場人士表示,美歐的外交與能源壓力可能限制印度自12月起的原油進口,進而讓中國以較低價格獲得俄油。

供應面動向

美國能源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最新報告顯示,上週美國能源企業三週以來首次增加石油與天然氣鑽井平台數量,顯示美國供應可能再度回升。截至10月17日當週,全美鑽井平台總數增加1座,至548座,仍較去年同期減少6%。其中,油井維持418座,天然氣鑽井數增加1座,至121座,創8月以來新高。

雖然近兩年油氣價格偏弱,導致部分業者縮減資本支出,但美國能源資訊署(EIA)仍預估2025年原油產量將從2024年的每日1,320萬桶升至約1,350萬桶,天然氣產量也將持續增加。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油價
IEA
中美
能源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