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科技品牌小米 (1810-HK)今年第一季營收與獲利均創新高,發布後週三股價盤中一度大漲3.4%,達至每股港幣53.3元,這波漲勢延續了自4月以來的強勁反彈。
這波成長帶動港股股價大漲,儘管盤中稍有回落,仍收高0.6%。加上即將於7月上市的新款電動SUV YU7強勢登場,進一步激勵市場信心。
營收與淨利增長
小米第一季營收達人民幣1,113億元(約154.8億美元)年增47%,優於市場預期的1,076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後的淨利則年增65%至107億元人民幣,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89.6億元。
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聚焦高階產品線的策略已經產生顯著效益」,這涵蓋了從智慧手機延伸到家電與電動車的產品布局。
IDC分析師Will Wong觀察,小米的多元化之處,幫助建構出以用戶日常為核心的完整生態系。讓在中國EV產業正經歷激烈價格戰之際,仍保有高度彈性與抗風險能力。
並表示:「與其說小米是手機或電動車製造商,不如說它是生活風格公司(lifestyle company)」
新款電動車YU7登場
小米上週正式發表新一代電動SUV「YU7」,預計於7月正式開售,繼SU7後的第二款電動車產品。每次充電的續航里程最長可達835公里,遠超過今年剛升級的Model Y,最高可達 719公里。
儘管價格尚未公開,公司暗示其高階配置預計將比Tesla (TSLA-US)熱銷車款Model Y(起價26.35萬元人民幣)高出6至7萬元人民幣,意味YU7將直攻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第一季小米電動車業務營收為181億元人民幣,交付75,869輛SU7,仍錄得調整後虧損約5億元人民幣,反映新事業體初期仍處於投資期。
市值超越比亞迪
3月底SU7於高速行駛輔助模式下發生事故後,訂單出現下滑,加上近期因廣告文案不清引發的用戶投訴,小米已公開致歉,並表示宣傳「不夠明確」。
儘管如此小米股價自4月以來已逐步回升,根據LSEG資料,目前市值約為1,700億美元,超越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SZ)的1,6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