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2025 年下半年,有一家公司表現得特別亮眼,那就是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群聯電子(8299-TW)。靠著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供應吃緊,加上 AI、資料中心對高速儲存需求暴增,群聯的出貨量、營收,甚至單月獲利都出現明顯成長。
這不是運氣,是一場供需變化與策略選擇疊加下來的結果。
NAND 變少、AI 變多,群聯剛好踩對節奏
現在記憶體市場發生一件事:原本做 NAND 的幾家大廠,把資金和產能都轉去發展高階記憶體(像是 HBM,給 AI 用的高速記憶體),結果就造成一般 NAND 的供給變少了。但剛好這時候,AI 應用越來越普及,無論是在資料中心還是邊緣裝置(像手機、AI PC),都需要更多、更快的儲存空間。
這就讓像群聯這樣專門做儲存控制晶片的公司,成了市場寵兒。因為他們不只供應全球客戶,也有能力在原料緊張時,穩定拿到關鍵元件,不缺料就能出貨,出貨就有營收。
根據公司內部資料,目前像 PCIe SSD 的控制晶片出貨年增非常明顯,手機用的儲存控制晶片也倍數成長,整體 NAND 的出貨量是兩位數成長,說明現在的市場對「高容量、高速度」儲存設備的需求正在擴大。
群聯最近漲不是只有報價在推,其實背後有更深的布局在發酵。優分析最新專欄報告已上架,帶你了解群聯的生意模式與未來機會:
把 AI 拉下雲,放進每一台終端裝置
除了掌握市場變化,群聯也做了更長線的布局。他們推了一套叫 aiDAPTIV+ 的方案,簡單來說,就是讓 AI 運算不必全部在雲端完成,而是部分轉回使用者手邊的裝置上處理。
這樣有什麼好處?對於醫療、金融、政府這些重視資料隱私的單位來說,資料不需要上傳到雲端,也能用 AI 做分析,安全又即時。這樣的趨勢,也讓本地 SSD 與控制晶片的角色更吃重。
群聯與合作夥伴(像 MaiStorage、Intel)合作,推出整合 AI 運算能力的 PC 平台,讓裝置不用額外加 GPU,也能跑推論、微調模型。群聯在這裡不只是賣晶片,而是把產品包成「解決方案」,幫客戶改善 AI 工作流程、降低整體使用成本。這種作法,等於幫自己的產品拉高了附加價值,也能帶動毛利率往上走。
目前該方案已被Intel AI PC、華碩、宏碁等終端大廠導入,並延伸至企業級AI場景(如醫療、金融、資料中心)。由於該方案毛利率高、具價格競爭力,未來將成為群聯長期穩定成長與高毛利的關鍵產品線。
數字會說話:營收、出貨、獲利同步跳升
這一切的成果,已經反映在營運表現上。最近的數據顯示,群聯的單月合併營收明顯跳升,7月以及8月份營收分別年增21%及23%,明顯優於今年以來的3.4%增長率,尤其是 PCIe SSD 控制晶片和行動裝置儲存控制晶片出貨都在成長。
更驚喜的是,隨著非消費型應用(如企業級、AI 終端)出貨比重拉高,整體產品組合偏向高毛利,單月獲利的成長速度甚至比營收還快。
這說明,群聯現在不只是「出得多」,而且「賺得好」,把技術、供應鏈與產品策略三個面向連成一條營收成長的直線。
接下來要觀察的兩個變數
雖然前景看好,但也有兩個實務層面的不確定因素要留意:
-
NAND 的供應還是不穩定。如果記憶體大廠持續把資源壓在高階產品,那麼 NAND 的短缺情況可能會拉長。對群聯來說,這一方面有利於價格、出貨,但同時也意味著成本和交期會變得更難控,得靠上游協調力來解決。
-
aiDAPTIV+ 方案的普及速度。現在這個方案已經驗證可行,但能不能真正被大量系統商、通路業者採用,會決定這波本地化 AI 對儲存設備的需求,是不是只是一波話題,還是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