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七年來首度面臨關門,市場平均預期關門時間約為 11 天。回顧歷史,自 1990 年以來,美國政府關門的平均時間為 14 天,但標普 500 指數在此期間卻往往逆勢上漲約 1%。換言之,政府關門雖然帶來短線不確定性,但並不必然引發股市重挫。事實上,近期費城半導體指數仍大漲逾 2%,台積電 ADR 漲幅更達 3.29%,顯示市場並未陷入恐慌。加上 9 月 ADP 新增就業人數僅 3.2 萬,低於預期,經濟數據疲軟更強化 10 月降息的預期,為資金行情奠定基礎。
台股在挑戰高點的過程中,投資人對資金流向、法人動態與市場情緒的觀察須格外敏銳。現階段的操作策略,不再只是「要不要進場」的問題,而是「怎麼分配資金」的抉擇。從配置的角度來看,若將持股視為 100%,可以將 40% 配置於價值型個股,作為核心持有;30% 跟隨短線題材,靈活進出;其餘 30% 則保留現金,以應對市場回檔時的買點。這樣的結構能在波動加劇時維持彈性,也能在盤勢修正時把握機會。畢竟,目前仍有超過六成的成分股尚未站上年線,其中若存在具備基本面與產業前景的標的,反而意味著估值被低估的投資機會。
指數區間的掌握,則是法人與投資人操作的共同邏輯。以 26,000 點作為減碼警戒區,24,000 點以下則是布局區間。理由在於,當指數拉升至高檔,法人通常會選擇獲利了結,但當指數回落至相對低位,景氣循環又逐步向上,投資氣氛便會轉為積極。值得注意的是,降息所帶來的資金行情雖然確立,但更重要的是基本面是否跟上。從目前景氣預估值持續上修、產業並未過熱的情況來看,市場的上漲並非空轉的資金遊戲,而是有實質支撐。這也解釋了為何儘管大盤漲幅已高,但許多股票尚未反映景氣復甦的潛在力道。
在族群面,伺服器與 AI 應用仍是法人與主動式 ETF 資金的重點。外資與投信近期持續加碼聯電、緯創、廣達、欣興等相關標的,反映出市場對 AI 應用需求爆發的共識。隨著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的應用滲透率提升,七大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仍不斷攀升,而供應鏈如輝達、博通等,也展現出營收成長與存貨週轉改善的健康結構。當產業處於擴張而非泡沫化的階段,投資人更應聚焦於具長期競爭力的企業。整體而言,台股在資金與基本面雙重支撐下,短線雖有震盪,但中長線的投資機會仍值得關注。
台積電(2330-TW)近期再度創下歷史新高,股價突破 1,370 元,市值上看 35 兆元,顯示市場對其先進製程與 AI 需求的高度期待。隨著 2 奈米(N2)製程進度加快,AMD 與 Intel 已確定採用,確立台積電在高效能運算(HPC)與行動晶片的主導地位。高盛最新報告預估,台積電 2026、2027 年營收將分別年增 18.9%、20.4%,N2 製程貢獻營收比重將於 2027 年躍升至 21.4%。此外,AI 需求推升 CoWoS 封裝產能持續上修,NVIDIA、蘋果、微軟等重量級客戶均帶來長期訂單,AI 相關收入有望維持 40% 左右的年複合成長率。匯率走勢也提供利多,新台幣偏弱有助毛利率穩定在 58% 左右。兩大美系外資更將目標價上調至 1,588 與 1,600 元,重申「加碼」與「買進」。不過,法說會釋出樂觀訊息後,短線股價可能出現「利多出盡」的震盪,但長期成長動能與領先優勢依舊鮮明,台積電仍是 AI 浪潮下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標的。
輝達(NVIDIA-US)已從晶片公司躍升為全球 AI 生態系的核心推手,其優勢不僅在於 GPU 效能領先,更在於軟硬體協同與平台整合能力。黃仁勳強調 AI 推理本質上與訓練同樣算力密集,隨著需求爆發,市場焦點從「成本」轉向「每瓦效能」,使輝達形成極難撼動的護城河。外界雖擔憂 ASIC 與自研晶片挑戰,但因 AI 演算法快速迭代,通用 GPU 平台更具彈性。輝達透過年年更新架構(Hopper、Blackwell、Rubin 等)確保 Token 成本持續下降,維持市場主導。另一方面,輝達以「建設銀行」模式介入產業鏈,協助 CoreWeave、Lambda 等新興雲端業者籌資並擴張,實際上是加速 AI 生態繁榮,也鞏固自身出貨。法人估算,AI 晶片市場至 2027 年仍維持 40% 以上年複合成長率,輝達市佔率雖可能逐步下滑,但憑藉 CUDA 生態、強大研發與客戶黏著度,將持續扮演 AI 經濟的「造幣機」,長期成長動能鮮明。
投資人要認清,近期回檔只是洗盤。操作上切忌追高殺低,而是要把握拉回布局的機會。許多散戶在多頭行情中賺不到錢,就是因為起漲沒上車、回檔卻急著賣出。當前正確的策略,是挑選 AI 等強勢族群個股,抱緊持有。
我已經帶領會員提前布局多檔個股,而今天這些股票盤中大漲。接下來,我也將展開全新布局。行情不等人,把握當下才是關鍵!想要跟上腳步的朋友,立即輸入【9488】或撥打 0800-66-8085,把握機會行動!
也可以到我的直播,來了解我對近期盤勢的看法
股怪教授每日直播,最專業及最有內容的節目,一定要收看呦!
每天都準備最即時的資料,要跟各位投資朋友分享。
並且【按讚 + 訂閱 + 分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