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風力發電機製造商本月在德國獲得首筆訂單,這顯示出中國在歐洲市場上取得突破,並引發歐盟產業對其存在威脅的擔憂。
中歐風能市場的緊張局勢
北京和布魯塞爾這兩個全球最大的風力市場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加劇,因為歐盟執行機構歐洲委員會已經對中國企業是否享有不公平補貼展開調查。十多年前,歐洲的太陽能產業因政策制定者對中國進口的遏制措施有限而受到重創,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這段經歷給歐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根據WindEurope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商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和遠景能源目前在歐洲的風力發電容量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僅在2023年,它們的訂單量就達到了1.2吉瓦(GW)。這個數量是它們以前花了十年時間才達到的。
而截至今年,歐洲對中國製造的風力渦輪機的訂單已達到546兆瓦(MW)。這其中包括本月初德國項目公司 Luxcara 向明陽智能訂購的總容量為 296 兆瓦(MW)的風力渦輪機訂單。這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首次訂購中國製造的風力渦輪機,德國政府表示將對這一決定進行密切審查。
歐洲產業官員表示,中國可能會長期留在歐洲市場。德國風力發電協會(BWE)總經理Wolfram Axthelm說:「一旦打開大門,你就無法再關上了」,由於中國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過剩,意味著中國競爭對手正試圖湧入歐洲市場。
歐洲業界代表聲稱,中國製造商提供延期付款等激勵措施,並以比歐洲競爭對手低達50%的價格出售產品,但這些中國公司對此不予置評。
中國風機產能的影響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中國的風力發電機生產能力約為82吉瓦(GW),這超過了去年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並且接近歐洲產能的四倍。中國風能協會表示,歐洲需要從中國購買設備,否則在面對歐洲風電生產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將危及歐盟的擴展目標。
主要的風力發電項目開發商如 EnBW 和 BayWa 迄今為止一直避免使用中國製造的風力渦輪機。然而,在七月初的一篇 LinkedIn 帖子中,RWE 的海上風電部門負責人 Sven Utermoehlen 表示,他在六月底參觀了明陽智能的生產設施,以更好地了解其產品。
RWE是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場開發商,它表示希望繼續與已有合作的公司合作。然而,由於市場增長強勁,RWE需要了解亞洲供應商是否能在技術、質量、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滿足其要求。
Luxcara 表示,明陽智能是唯一一家保證在2028年前交付18.5兆瓦機型的公司。一台18兆瓦的海上風力渦輪機可以產生足夠的電力,為超過30,000個家庭供電。中國公司在生產規模上的雄心顯而易見。明陽智能生產的海上風力渦輪機的轉子直徑達到260米,屬於業界最大的機型之一。
中國企業會在歐洲設廠嗎?
儘管運輸巨型設備存在挑戰,但明陽智能和大多數其他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在歐洲都沒有生產設施。
金風科技的子公司Vensys是個例外。該公司在6月表示,計劃在西班牙Ferreira的工廠生產一款長達86米的風力渦輪機葉片,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而根據提供該交易建議的房地產公司Colliers表示,振石控股集團於今年3月收購了一家位於西班牙的空中巴士工廠,用於製造風力渦輪機葉片。
可再生能源技術公司ONYX Insight的策略與運營副總裁Evgenia Golysheva表示,這些公司需要在當地生產設施。否則將難以維護設備,因為需要運送零部件的距離太長。
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三一重工去年表示,正在考慮在歐洲建設一座渦輪機工廠。更新的LinkedIn資料顯示,該公司已聘用了西門子歌美颯和Nordex的前高管來強化當地團隊。三一重工未能就此事發表評論,而金風科技和振石控股集團拒絕置評。
明陽智能表示,中國的競爭對歐洲有利,儘管它理解並非所有人都會歡迎這種競爭。「一些競爭對手……不希望我們在歐洲,這是可以理解的,」
而明陽智能的首席技術官張啟英對路透社說:「如果西方市場需要我們的渦輪機,那麼我們就會在那裡」。
結論
中國風機製造商在歐洲市場的進展正加劇中歐之間的緊張局勢。歐盟需要審慎應對這一挑戰,以避免重蹈太陽能產業的覆轍,同時確保自身的風能擴展目標。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進軍歐洲不僅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擴大,更是展示其技術實力的機會。未來,隨著更多中國企業考慮在歐洲設廠,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