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今 (28) 日公布,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壽險業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 2718.13 億元,年增逾 4 成,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的 41.34%,較去年同期的 37.01% 回升。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表示,外幣保單占比自今年 6 月以來維持在 40% 以上,呈現持平略升走勢,顯示市場需求穩定,民眾對美元保單資產配置仍具一定的興趣,是否進一步回溫仍待觀察。
根據統計,今年前 8 月外幣保險商品中,投資型保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新台幣 423.13 億元,占比 16%;傳統型保險約新台幣 2295 億元,占比 84%。從幣別分布來看,美元保單為主流,累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 85.55 億美元,其中投資型保險 12.76 億美元 (占比 15%)、傳統型保險 72.79 億美元 (占比 85%);澳幣保單方面,新契約保費約 2.03 億澳元 (投資型占 40%、傳統型占 60%);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約 1.12 億人民幣 (投資型占 72%、傳統型占 28%)。
古坤榮指出,外幣投資型保單的年增幅主要來自美元商品銷售成長動能,受惠部分壽險公司與銀行通路合作推出美元投資型新商品,擴大銷售量能,截至 8 月底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逾 5 成,而美元傳統型保單則因業者推出利變型及分紅型產品,帶動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 46%,雙雙成為推升外幣保單銷售的主要動力。
相較之下,澳幣保單的銷售表現略為走弱,古坤榮說,澳幣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主因市場波動削弱投資信心;人民幣保單則隨中國經濟活動改善與投資人對中長期市場信心回穩,投資型及傳統型商品皆較去年同期成長。
就單月變化觀察,8 月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 2.09 億美元,較 7 月的 2.68 億美元略減,主要因 5、6 月多家保險公司集中推出新商品、推升基期偏高,導致 8 月回落屬正常現象。美元傳統型保單亦同樣受到前期高基期影響,單月收入 8.8 億美元,較 7 月 9.87 億美元略降。
綜觀近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占比,108 年至 113 年間分別為 40.26%、54.19%、58.04%、57.82%、39.18%、37.01%;今年 8 月底占比回升至 41.34%。古坤榮指出,目前市場狀況「持平略升」,外幣保單需求雖未明顯增溫,但已止跌回穩,後續仍待觀察。
金管會提醒,外幣保險商品之保費、給付、借款及費用收付均以外幣計價,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若外幣貶值,折算新台幣後可能產生匯損。消費者購買前應評估自身匯率風險承受能力及未來外幣需求,並確認保障內容是否符合需求。此外,外幣保單涉及特定國家貨幣,若該國發生政策變動或經濟不穩,也可能影響匯率與保單價值。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