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製造業在2025年1月迎來久違的復甦,結束長達兩年的萎縮期。然而這波回暖能否持續,仍受多重因素影響。儘管新訂單增加、工廠就業回升,顯示經濟動能正在增強,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成為製造業成長的隱憂。
製造業擴張 兩年來首見
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的最新數據,美國製造業在2025年1月出現自2022年以來的首次擴張。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024年12月的49.2上升至50.9,為2022年9月以來最高,並且首度突破50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重回成長軌道。經濟學家原先預測PMI將升至49.8,結果超出預期。
製造業復甦的主因包括新訂單增加、工廠就業成長及原物料價格連續第四個月上揚。然而,市場對於這波成長的可持續性仍抱持疑慮,因為總統川普近期對三大貿易夥伴祭出關稅,其中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25%關稅暫時延後執行,但對中國的10%關稅仍將生效。
ISM PMI
● 總體指數 ● 支付價格 ● 新訂單 ● 聘僱狀況 ● 庫存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這張圖顯示美國製造業在2025年初出現回暖,特別是新訂單增加,但支付價格上升與庫存下降可能帶來風險。未來需關注原物料價格變化及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判斷製造業的復甦是否可持續。
關稅衝擊製造業競爭力
經濟學家Kathy Bostjancic表示:「關稅對供應鏈形成負面衝擊,影響生產並推高價格,這與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雖不同,但影響相似。」她進一步指出,若美國再度加徵關稅,將進一步推升通膨,並拖累GDP成長。
花旗經濟學家Veronica Clark則認為,關稅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這將影響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因為近半數的美國製造品仰賴出口。ISM報告顯示,儘管製造業整體回升,但木材、電子產品及其他雜項製造業仍處於萎縮狀態。運輸設備製造商也警告,供應鏈短缺的狀況正在惡化。
原物料價格與供應鏈挑戰
ISM報告顯示,1月的新訂單指數從52.1升至55.1,顯示市場需求回暖,而工廠生產指數亦有所提升。但製造業者支付的價格指數攀升至八個月來新高,從12月的52.5升至54.9,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53.5。供應商交貨時間亦延長,反映出供應鏈壓力仍未完全緩解。
而進口量增加,顯示企業可能在關稅生效前提前囤積原物料,以降低未來成本。此外,工廠就業指數自去年5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但這一數據與政府發布的製造業就業報告尚未完全吻合。
建築業表現穩健 關稅恐影響未來投資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建築支出成長0.5%,其中單戶住宅建築需求強勁。然而,經濟學家Bernard Yaros警告,關稅可能推高建築成本,影響住宅與商業投資。他表示:「即便今年部分關稅可能會放寬或取消,但保護主義政策仍將抑制住宅及商業投資的增長。」
美國股市受到製造業復甦與關稅政策影響,先是下跌後回穩。美元兌一籃子貨幣下跌,但因關稅政策的推動,仍獲得一定支撐。另一方面,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顯示投資人對市場不確定性仍存戒心。
延伸閱讀:美國12月建築支出超出預期,單戶住宅建設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