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軌衛星市場進入爆發期,SpaceX 最新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提出申請,計畫發射多達 15,000 顆新一代衛星,更預計未來要結合相關頻譜資源直接連接手機,而台廠憑藉在資通訊領域的優勢,也陸續打入低軌衛星市場,宜特 (3289-TW) 為全亞洲最完整的太空環境測試實驗室,可望跟隨台廠起飛。
宜特指出,公司專精太空領域的晶片檢測、轉投資德凱宜特則聚焦系統端,隨著台廠從系統端跨入晶片端,相關測試需求看增,目前已協助 NAND 控制晶片大廠、石英元件業者等登上太空,檢測單價則與一般 ICT 產品相比高出 5 至 8 倍。
宜特看好,目前台灣已有部分業者進入衛星供應鏈,帶動驗證需求逐步成形,加上台廠參與意願提升,驗證服務成為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公司也將扮演供應鏈「地面到太空」的串接角色。
業界認為,儘管太空驗證案件數量少於車用與消費性電子,但單件價值遠高於一般案件,且衛星壽命僅 5 年左右,預計自 2026 年起市場將迎來大規模汰換潮,屆時新一代低軌衛星也可望成為台廠商機。
宜特目前已啟用亞洲最完整的「太空環境測試中心」,提供從地面火箭發射到太空所需,包括震動、衝擊、熱真空、輻射等關鍵項目在內的各項環境與可靠度測試 (RA) 一站式解決方案,尤其輻射、熱真空為最難檢測的項目,可望在未來數年跟隨低軌衛星爆發而成長。
此外,業界近期也傳出,低軌衛星的太陽能板將改採 GaAs 等三五族材料。宜特看好,由於三五族材料具備強抗輻射與高轉換效率的特性,除了可顯著縮小相關零組件體積,也可提升效能並降低發射成本,看好相關檢測商機,公司同時也關注國防航太領域的無人機需求。
展望後市,業界預期,儘管低軌衛星仍在起步階段,但隨著 SpaceX 與 Amazon 加速部署,低軌衛星數量暴增、汰換週期來臨,市場需求將持續放大,宜特已提前卡位,可望大啖太空驗證商機。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