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開年之初,歐洲股市一度遙遙領先。歐元區的強勁復甦與德國罕見的財政擴張,讓不少歐洲投資人樂觀期待這是否是歐股反轉的開始。不過,進入第二季,美股由科技股領軍反攻,雙方表現逐漸拉近。
截至上週五,泛歐 STOXX 600 指數今年上漲 6.6%,而美國 S&P 500 指數則上漲 6.8%。儘管歐股年初一度領先 10 個百分點,如今雙方表現幾乎打平。
然而,這樣的比較前提是以當地貨幣計價。如果把貨幣變數納入,美股表現未必如表面亮眼。
美股創高,歐洲人卻沒賺錢?
S&P 500 近期再創歷史新高,對美國本地投資人來說,的確是豐收的一年。但若以歐元計價,該指數仍比 2 月高點低 9%。這代表,對歐洲投資人來說,即使標的資產上漲,但由於美元走弱、歐元升值,換算後的報酬被大幅削弱。
根據 DWS 資產管理公司高級股票投資組合經理人 Madeleine Ronner 的觀察,「如果再出現一次(市場)失望,對歐元投資人來說,情況會更糟。」
她指出,2025 年以來,美股報酬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已經被匯率吃掉。
圖片來源:S&P Global
匯率的逆轉,讓市場重新洗牌
事實上,今年初市場普遍預期歐元可能會跌破一美元大關,主因是當時對美國資產需求依然強勁。但走勢卻完全逆轉:歐元目前已升值 14%,並接近 1.20 美元,創近四年新高。
造成這波轉折的關鍵,不是外資大量拋售美國資產,而是他們停止加碼。德意志銀行外匯策略主管 George Saravelos 表示:「外資不需要賣出美國資產就能讓美元走弱,只要選擇不再繼續買入,就已足夠造成壓力。」
這樣的趨勢也引發了資金流向的微妙轉變:歐洲資產對美國人變得便宜,美國資產對歐洲人則變得昂貴。
美股強勢背後:匯率不容忽視
以科技股為例,自四月以來該板塊上漲 24%,佔據 S&P 500 的三分之一比重,其中 Nvidia 更大漲 45%,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科技反彈是美股重返高點的重要動能之一。
但從歐洲投資者的角度看,這些漲幅並未完全反映在本幣報酬上。Ronner 強調:「對以歐元計價的投資人來說,今年美元資產的報酬其實很大一部分被吃掉了。」
而另一方面,雖然 STOXX 600 尚未以歐元計價創新高,但以美元計價卻已於 6 月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對美元持有者來說,歐洲資產正變得相對有吸引力。
小結:全球報酬,要加上匯率這個變數
資產價格的變動往往搶盡媒體版面,但實際回報則深受匯率影響。無論是歐洲人買美股,還是美國人買歐股,「報酬率」其實取決於你用哪一種貨幣來看世界。
2025 年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美股創高、歐元升值,看似雙贏,實則對許多跨境投資者來說,匯率成了吃掉收益的變數。
在全球市場愈趨連動的時代,「你用什麼貨幣看資產」將與「你買了什麼資產」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