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關稅壓力+美國新港口費,恐增車運產業 18 億美元成本!韓國汽車業急尋解方

2025年07月08日 17:5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 進口關稅+港口新政夾擊車廠面臨雙重成本壓力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計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每車位 150 美元的港口費;對韓國車廠而言,這無疑是在原本就承受 25% 進口關稅的基礎上,又多添一筆不小的負擔,進一步壓縮整體獲利空間。

每艘汽車運輸船動輒可載運數千輛車,換算下來,單次進港的費用可能就要多出上百萬美元,面對如此高額的支出,船公司勢必將成本轉嫁給汽車製造商與進口商,而這筆帳最終將反映在車價上。

當前美國新車平均售價已逼近 5 萬美元,在通膨壓力尚未完全緩解的情況下,這項新政策恐怕會讓美國消費者未來買進口車的成本更高。

🏛  投資信心動搖?政府與車廠齊聲反對美國新政

韓國汽車與移動協會(KAMA)已經向 USTR 提交意見書,明確表達對政策的不滿,他們指出,此舉可能會削弱韓國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信心,並動搖原有的投資承諾;韓國政府方面也迅速表態,指出該政策可能對韓美之間的經濟合作造成傷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汽車集團才剛在白宮宣布將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若新政策成真,這些投資計畫的推進恐怕會面臨變數。

🚢 港口新政恐讓車運業年增18億美元成本

根據航運分析機構 Clarksons Research 的估算,若美國對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港口費的新政策全面實施,全球汽車運輸產業的營運成本每年可能因此增加高達 18 億美元

以一艘能搭載 8,000 輛汽車的大型運輸船為例,光是一次停靠美國港口就可能被課徵超過 120 萬美元的新費用,這不只壓縮航運公司的獲利空間,更可能讓航線重新評估其經濟效益,瑞典航運巨頭 Wallenius Wilhelmsen 就示警,這項政策已經造成船公司與汽車製造商之間的合作出現緊張與變化。

雖然這項措施原本是為了遏止中國在全球造船與航運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實際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中國,美國本身的造船能力根本難以接手目前的需求,根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 1,466 艘汽車運輸船正在營運,其中只有 39 艘是美國建造,佔比不到3%

也就是說,美國本身的造船能力根本難以接手目前的需求,也因此幾乎所有活躍於國際市場的車船運營商都會被這項政策直接波及,毫無豁免空間。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韓國
關稅
造船
政策
汽車
運輸
航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