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氣勢如虹,三大指數在科技股帶領下頻創新高,市場瀰漫著一片樂觀氛圍,投資人幾乎都能嚐到獲利的甜美果實。然而,股神巴菲特最新公布的13F報告,卻在此時投下震撼彈——他不僅再次減持科技巨擘蘋果(Apple),更反手重押房地產與鋼鐵股。
這是否意味著AI與科技股的派對即將結束?資金真的要轉向傳產了嗎?「美股夢-想家」施雅棠老師為我們深度解析,他認為,從散戶情緒指標來看,這場派對至少還能再開5個月,但巴菲特的動作確實提醒我們,是時候該「居高思危」了。
蘋果帝國的轉變:從創新先鋒到「科技傳產股」
蘋果最新秋季發表會後,市場反應異常平淡。「我一打開臉書,完全沒人在討論,」施雅棠坦言,這反映出蘋果近年面臨的困境:驚喜越來越少,價格卻越來越高。
他分析,相較於Google、微軟、Meta等對手動輒千億的AI資本支出,蘋果顯得相對保守,更傾向扮演「收費站」的角色,利用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向導入其生態系的AI服務(如Google Gemini)收取授權費。
「我會覺得,它現在已經有點像是『傳產股』了。」施雅棠做出結論。他認為,蘋果已從過去的「創新公司」,轉型為一家獲利穩定、競爭力強,但成長爆發力趨緩的「科技傳產股」。雖然依舊穩健,但對追求高成長的投資人來說,吸引力可能不如以往。
達人解碼巴菲特:賣蘋果、買傳產的降息劇本
巴菲特減持蘋果、轉而重押美國最大建商D.R. Horton、Lennar,以及鋼鐵龍頭Nucor,這背後隱藏著一套清晰的「降息劇本」。
-
為何買房地產股?
「因為聯準會接下來9月、12月,就會開始持續降息。」施雅棠一語道破。過去兩年,美國房貸利率一度飆升至7-8%,嚴重壓抑購屋需求。一旦降息循環開啟,房貸利率下降將直接刺激買氣回溫,對過去一兩年股價表現平淡、基期較低的建商股將是重大利多。施雅棠更透露,他個人也已跟單布局,買進專攻高資產客群的豪宅建商Toll Brothers。 -
為何買鋼鐵股?
這一步棋,看的是「美國製造」的長期國策。川普政府強力要求全球供應鏈回美設廠,並對進口鋼鋁課徵重稅,這讓美國本土鋼材的競爭力大幅提升。未來數千億、甚至上兆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為Nucor這樣的鋼鐵龍頭帶來龐大需求。
「這不代表巴菲特不看好科技股,而是他對於傳產股比較有把握。」施雅棠總結,股神只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尋找最穩健、最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派對還能開多久?一個指標看懂散戶情緒
儘管巴菲特態度保守,但施雅棠認為,市場短期內還沒到過熱的階段。他以台股的「融資餘額」作為觀察散戶情緒的指標。
他分析,自四月股災後,散戶的融資餘額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迷,直到近期指數創高後才開始回流,但「還沒有回到股災前的高點」。這意味著,還有許多散戶資金尚未進場,市場仍有上漲的柴火。
「我認為派對還可以再開一段時間,」他預測,「可能就是到明年一月左右的時間,融資餘額會回到前波的高點,那時候大家自然就要小心。」 一旦融資餘額見頂,代表散戶已全員上車,市場隨時可能出現回檔。
後市操作建議:居高思危,但不必恐慌
綜合來看,施雅棠對後市的看法是「短期樂觀,但不失謹慎」。
-
核心主軸不變: 長期來看,AI與科技股仍是未來幾年的主流。近期甲骨文(Oracle)因雲端訂單暴增,盤後大漲近30%,證明AI基礎設施的需求依然強勁。
-
資金正在輪動: 輝達(NVIDIA)近期的高檔震盪,部分原因是資金轉向博通(Broadcom)等客製化GPU廠商,這屬於健康的輪動,AI市場的餅夠大,足以容納多個贏家。
-
操作策略:
-
居高思危: 學習巴菲特,適度拉高現金水位,或將部分獲利放入口袋。
-
抱緊核心: 長期故事沒有改變的核心持股(如輝達),若回檔幅度不深,應耐心持有,避免被洗出場。
-
分批佈局: 對於像Palantir這種估值極高、波動劇烈的股票,可透過「資產佔比」來控制風險,漲多時減碼,跌深時再依計畫買回。
-
最後,對於想穩健參與市場的投資人,施雅棠仍推薦追蹤大盤的S&P 500 ETF (VOO),以及側重科技巨頭的納斯達克100 ETF (QQQ),作為長期投資的核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