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川普推能源法規「限期制」:能源產業鏈將面臨哪些新變數?

2025年04月10日 14: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10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於近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讓「法規自動過期」成為制度常態,這項命令是川普政府一連串能源鬆綁政策的一部分,目標是鬆動聯邦機構管制、促進能源投資,並重新打造美國能源政策的面貌。

法規失效不再是意外,而是預設選項

根據命令內容,十個聯邦機構與下屬單位需為既有能源法規設下一年期限,若未經延長,將最遲於2026年9月30日自動失效。

此外,未來新制定的法規,也必須設下五年期限,除非這些法規本身屬於放寬規範(deregulatory)的性質。這項規定意味著,除非經過延長,多數新法規在五年內將會自動失效。

這代表未來的政策將更短效、更機動,也更難預測。

📌放寬規範(Deregulatory)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就是:原本有管制,現在決定「放鬆」或「取消」這些管制。
本篇提到的是只有那些用來減少限制、放寬法規的政策可以「永久保留」;如果是「新增規定、加強限制」的法規,最多只能存在五年,除非延長。
例如:減少環保要求、降低審查門檻、簡化行政程序、取消補貼限制或價格管制。

以前與現在的做法對比:從穩定到靈活

在這項行政命令發布前,美國的能源法規通常沒有明確的終止日期。

且川普政府主張過去的能源法規體系過於龐大,制度更新落後於科技演進與市場變化,導致企業面臨經營上的不確定性及不必要的法規包袱。

此項命令試圖透過「有效期限」的制度設計,將法規納入週期性檢討與更新的流程,避免政策「過期卻還在」。這種設計有助於確保政策與現況保持連動,同時減少政府對產業的長期限制。

但從產業實務來看,能源產業的資本支出通常週期長、前置期重,對政策穩定性極為敏感。

投資邏輯重組:當法規變成「限時商品」

這項命令對市場的短期訊號偏向正面,尤其對頁岩油與天然氣產業而言,鬆綁代表潛在的產能提升與成本下降

但從中長期看來,投資市場勢必面對風險重新定價的壓力。對於仰賴政策保障的基礎建設與再生能源業者而言,法規不再代表穩定性

這項變動將導致傳統的投資評估模型將難以為,長期專案的可行性與預測性也將降低。

小結:這不只是能源政策,而是一場制度實驗

如果這項政策運作順利,它可能成為未來公共政策的一種新典範:

讓所有法規都自帶倒數計時器,靠時間逼迫制度更新、逼迫政府定期回頭檢討;但若操作不慎,它也可能變成另一種不確定性的製造機,讓企業與投資人陷入反覆觀望與重複調整。

這不只是能源鬆綁,而是一場風險轉移的制度工程——從政府轉移到企業,從穩定監管轉向市場試錯。美國能源政策,從此踏入一個必須隨時更新、但也隨時可能消失的「倒數時代」。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
能源政策
川普
美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