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全球人工智慧(AI)產業進入新階段,市場焦點正從「誰擁有最強模型」轉向「如何將AI落地商轉、創造穩定獲利」。法人分析,AI應用邁入「營運智能化(Operational Intelligence)」階段,背後所需的電力與基礎設施正成為資金關注的新戰場。
近兩年AI資本支出(AI CapEx)連創新高,美國四大科技公司,近期同步上調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估,合計金額可望突破3,800億美元。從晶片製造到資料中心建設,全產業鏈用電需求暴增。根據多家機構預測,AI運算帶動的全球電力消耗有望在2030年前成長超過十倍,能源供應缺口快速擴大。市場共識逐漸形成──能源,將是AI時代最關鍵的底層支撐。
在各種能源選項中,核能因具備「24小時穩定供電」與「零碳排」特性,重新受到矚目。
不同於間歇性的再生能源,核能能在AI與雲端運算高峰時段提供穩定電力,被視為支撐AI基礎設施最具戰略價值的電源。隨著各國檢討能源轉型策略,核能產業鏈從反應爐設備、工程承包到鈾礦開採,全線迎來結構性成長機會。近月國際鈾價連續上漲,也反映市場對長期供應不足的預期。
美國推動核電復興 AI時代能源戰略轉向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將與核電大廠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 WH)合作推動全美核能擴建計畫,總金額高達800億美元(約12兆日圓),以因應AI時代帶動的爆發性用電需求。
這項計畫由美國商務部主導,結合WH兩大股東──加拿大鈾礦巨頭Cameco與投資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共同推動。雙方將在全美多地興建新一代核電廠,日本與美國政府亦預計提供最高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架構資金作為後盾。
美國商務部長Lutnick指出,這項合作「象徵美國重返核能復興的領導地位」,並呼應總統川普於今年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目標是將全國核能發電量提升四倍,同時縮短新核電廠審查期,以加速因應AI與資料中心擴建帶來的電力缺口。
根據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預測,美國資料中心的電力消耗量將自2023年的176太瓦時(TWh),在2028年前暴增三倍。法人分析,AI浪潮正推動全球電力需求進入「結構性供不應求」的新階段,而核能的穩定性與零碳屬性,使其成為最受矚目的能源選項之一。
政策、需求共振 核能產業迎新周期
目前核能約占美國能源組合的20%,比例已維持二十多年不變。隨著AI、雲端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擴大,核能再度成為政策與市場的焦點。法人指出,這將開啟「AI × 能源」的長期投資循環,從設備商到燃料供應鏈都可能受惠。
西屋電氣過去曾是日本東芝的子公司,因美國核電建設成本飆升而破產,後由Brookfield與Cameco聯手收購。如今,隨著AI驅動的能源轉型浪潮興起,這家百年核電巨頭正重新回到美國能源戰略核心。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隨著政策資金、AI應用與能源需求形成「三重共振」,核能與鈾礦市場正迎來久違的黃金週期,也預告AI革命下的新一輪能源重構正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