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近日宣布組織調整計畫,不僅將2026財年的預算削減3億美元,還將人力精簡至1980年代雷根政府時期的規模,從2024年的 15,100人減至約 11,400人,並裁撤長年負責獨立科學研究的「研究與發展辦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這一波改革將重塑EPA的政策走向,對數個產業帶來結構性影響。
科學淪為工具
根據EPA署長Lee Zeldin的說法,此次組織調整是為了:精簡監管流程、促進能源發展和重振國內製造業。其中一個最具爭議的改變是:原本隸屬EPA內部、具科學獨立性的研究部門,將被併入由政治任命的「應用科學辦公室」,使研究工作更緊密配合行政方針。
學界與非營利機構對此深感憂慮。關注氣候與清潔能源議題的「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批評,此舉將使EPA「從首屈一指的科學機構,轉變為總統的政治工具」。
受影響產業
1. 石化與能源業:政策鬆綁迎利多。
這次調整直接呼應川普政府「解放美國能源」的執政理念。預計隨著研究單位弱化、監管鬆綁,石油、天然氣與頁岩氣業者將受益。EPA新設的「州空氣合作辦公室」將協助各州簡化許可流程,使排放標準與監管嚴格度更具彈性,實際執行可能因州而異,有利能源業者在各州加速開發腳步。
2. 製造業:法規成本降低,回流機會增強。
EPA明確提到將「降低家庭成本並推動製造業回流」。隨著環保法規預期變得寬鬆,重工業與化工製造商如鋼鐵、塑料、化學品企業可能重啟在美投資,減少過去為躲避嚴格規範而外移的壓力。
3. 農業化學品與化學品業:審查加速,長期利好。
新設的「化學安全與污染防治辦公室」將增加130個職位,解決積壓的504項新化學品與12,000項農藥審查案。這對農化業者與日用化工品牌是利多,未來產品上市速度可望提升。
4. 科技與科研服務業:政府合約與職位縮水。
此次EPA大刀闊斧精簡人事,原本1,500名研發人員僅有約400人可申請新設立職缺,研究相關政府合約也可能中止。這對與EPA合作的科研顧問公司、學術單位與實驗室將是一記重擊,科研經費與人才需求雙雙萎縮。
5. 關注資訊安全、防災與水資源再利用。
EPA雖然大幅削減研發部門,但強調將在「資安防護、災害應變、水資源回收與節約用水」等領域加強政策推動。這些並非回歸傳統的科研機構主導,而是偏向實務導向、應急導向的政策執行層面。這表示:
✔️ 網路資安:聚焦於EPA內部與關鍵環境設施(如水處理廠、化學儲存設施)的資安防護,應對駭客攻擊與基礎建設滲透風險;
✔️ 災害應變:強化對氣候災害(如洪水、野火、乾旱)應對機制,不再靠研究預測,而是直接強化行動與反應流程;
✔️ 水再利用與節水:針對乾旱嚴重地區,推動再生水處理、節水設備、灰水回收等具體工程項目。
💡 灰水:指的是來自家庭或建築物內不含糞便的生活廢水,例如:洗臉盆、浴缸、淋浴間排出的水、洗衣機排水等。
這代表基礎建設商、水務科技公司、資安系統供應商將可能承接新一輪EPA計畫;而地方政府與公營設施管理者,也需應對更多聯邦合作要求。
科學與產業的拔河賽
EPA此次組織改革,揭示了一場科學專業與政策導向之間的角力。一方面,能源與製造業可能迎來監管寬鬆的春天;另一方面,科學研究的中立性與公共健康風險防控卻面臨空前挑戰。未來這場改革究竟是釋放經濟潛能,抑或犧牲環境與科學價值,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