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廠安集 (6477-TW) 近年積極拓展 3D 列印領域業務,董事長黃國棟指出,受惠美國大廠的無人機訂單增加,今年 3D 列印營收將大增 5 倍,高出原預期的 3 倍,且因客戶需求穩健成長,明年 3D 列印營收至少再增加 50%,公司也啟動擴產,機台數也將由目前的 7 台增至 12 台,擴產幅度高達 7 成。
黃國棟表示,公司耕耘 3D 列印領域多年,從粉末、設備到量產皆在自家生產,可提供客戶一條龍式服務,目前已打進美國大廠的無人機,提供鈦合金跟鋁合金的機身結構,複合材料也正進行送樣認證,並進一步開發銅合金材料,以滿足無人機散熱及未來 AI 伺服器的需求。
另外,隨著台灣近年國防自主意識抬頭,無人機與 3D 列印市場跟著起飛,國軍日前即公開徵求資料,宣布一類、二類無人機的機體採 3D 列印技術比例須達 40% 以上,以利部隊未來建構「可移動式產製」的能量,顯現 3D 列印已是現在進行式。
安集目前已投入無人機的整機開發,除運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機身結構外,也攜手台灣製造夥伴,滿足 99.9% 台灣製的國防需求,初期瞄準兩種機型,看好 3D 列印技術在無人機市場的滲透率。
產能方面,安集 3D 列印設備皆由自家生產製造,至今年底共有 7 台設備,預計明年將進一步擴張至 12 台,擴產幅度達 7 成,且隨著列印的尺寸持續放大,公司機台設備已從 300X250,提升至 300X300,並著手研發 600X600 的機台設備。
展望後市,黃國棟期許,未來當市場提到安集時,對公司的印象不再是太陽能業者,而是 3D 列印業者,看好 3D 列印領域長期成長潛力。安集目前太陽能模組營收已降至 2 成左右,售電營收比重約 7 成,3D 列印業務占比約 5-10%,預計明年將進一步提升至 1 成以上。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