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確定連 10 年調漲,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今 (15) 日表示,明 (2026) 年最低工資調漲後,將增加台灣企業支出成本約新台幣 350 億元,可能讓中小型企業減少雇用。為此,他提出四項呼籲,除了建議政府協助中小企業,也評估時薪與月薪,本國及外勞最低工資脫鉤的可能性。
據勞動部今年與工資審議委會定案,明年起,每月最低工資將上調 3.18%、月薪將調升至 2 萬 9,500 元、時薪調升到 196 元,估全國將超過 200 萬名勞工將直接受惠。
三三企業交流今日舉行 10 月例會,林伯豐致詞時指出,每次調漲工商界只能被動接受,目前台灣受美國的對等關稅影響,讓無薪價,也減班休息人數已達 8,070 人,最低工資調漲將使企業成本增加,明年可能會減少雇用員工需求。
對此,林伯豐提出四項建議: 首先應提供中小企業補助、技術升級、培訓資源,協助降低人力成本衝擊;其次,提供營所稅減免或暫緩繳納期限,透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低利貸款或利息補貼,降低資金壓力;第三,可設立「調薪企業稅額抵減」機制,鼓勵合法調薪與留才;第四,應研究時薪與月薪脫鉤,及本國員工與外勞最低工資脫鉤的可行性評估。
此外,近年台灣金融產業每年產值約新台幣 1.45 兆元,約占台灣 GDP 的 6.4%-6.7%。林伯豐也建議,政府應提高金融業在區域布局與外資吸引力,並透過優惠稅制吸引國際人才,促使台灣成為區域資金的匯聚地。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