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板塊大逆轉|昔日「PIIGS」南歐國家崛起,德法經濟卻陷入停滯?

2025年09月05日 20:4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一個大時代的結束。多年來,法國一直被視為歐元區的「核心國家」,與德國一同為整個歐元區定調;而義大利則背負龐大債務與政治風險,被投資人貼上「不穩定」標籤。但如今,兩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幾乎沒有差別——法國殖利率為3.35%,義大利則是3.54%,利差僅不到-0.2個百分點,遠低於長期平均的-1.2個百分點。

造成這個戲劇性變化的關鍵,在於政治與經濟的雙重壓力。自2024年6月法國馬克宏總統解散國會並提前舉行選舉以來,法國一直無法產生一個擁有國會多數的政府,使得財政赤字與債務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方。知名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甚至直言,法國社會的憤怒正在分裂成左右兩極,最終導致政治癱瘓。

另一方面,經濟數據也反應了現實面:自疫情以來,法國實質GDP僅增加約13.5%,義大利卻交出16.3%的成績單。換句話說,法國增速已經落後南歐。

歐元區的「雙引擎歐洲」格局因此出現逆轉。過去被戲稱為「PIIGS」的南歐國家,如今反而在增長上領跑,而德國與法國卻成為拖後腿的對象。從2025年初以來,德法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幅度甚至快於義大利與西班牙,顯示市場風險焦點已從南歐轉向歐元區核心。

對歐洲投資人而言,這不僅是殖利率曲線上的細微變化,而是歐債市場權力板塊的轉移。長久以來被視為「邊緣」的南歐,如今正拉動增長的車隊,而法國與德國則面臨政治與經濟雙重挑戰,地位出現動搖。

從數據來看,這或許真的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