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國際,從港口物流轉型成能源供應鏈的重要角色

2025年09月17日 08: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在傳統的港口物流市場裡,建新國際(8367-TW)曾是一家低調但穩健的業者。但近一年,它正悄悄發生變化。靠著抓住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物流的機會,加上中南部港口資源的整合運用,這家公司已經不是過去單靠散裝裝卸為生的物流公司,而是正一步步轉型成能源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

這波轉型的動力,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台中的倉儲與配送網,一個是高雄剛啟動的天然氣儲運業務。

台中樞紐打底,效率就是競爭力

建新國際在台中港和內陸地區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網絡,包含倉儲、碼頭、以及供應園區廠商的即時出貨服務。這對中部科學園區的企業來說,是很實用的一條供應鏈,因為建新可以把備料、出貨時間壓得很精準。

特別是在煤炭這類大宗物資的處理上,公司投入自動化裝卸設備與密閉式煤倉,不只處理速度快,也比較不會產生粉塵污染。這些基礎建設,讓建新在處理能源與大宗貨物時,比很多競爭對手來得有效率、也更環保。

高雄天然氣業務啟動,開始帶進實質營收

到了 2025 年 5 月,公司在高雄的天然氣儲運業務正式上線。從那個時間點開始,營收明顯拉升,尤其是進入夏季旺季之後,靠港艙位安排變得穩定,單月營收也跟著跳上來。

幾個數字說明這波成長力道:

  • 第二季營收年增2.9%。
  • 到了8月份,單月營收年增 14%,累計年增率也拉升到 14%

這代表,天然氣和替代能源的裝卸業務,不再只是想像空間,而是真正開始貢獻業績。相比以前靠傳統散裝業務時的營收波動,這類能源業務在合約安排、出貨頻率上比較穩定,也能附帶現場調度、配送等加值服務。

短期變數還是存在,特別是貿易政策與匯率

不過,公司目前的營運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像是第二季時之所以出現營收持平的狀況,其中一個原因是客戶在關稅和貿易條件還不確定的情況下,調整了出貨時間,有些貨延後,有些則提前。

另外,如果公司承接的業務中,美元計價的比重拉高,那匯率波動也會對毛利造成影響。這時候就要靠提升營運效率來彌補這些成本壓力。

從港口走進園區,整合型物流才是關鍵競爭力

真正讓建新國際有競爭力的,不只是它在哪個港口有業務,而是它能夠從「港口 → 倉儲 → 配送」做到整合,一條龍完成。

比起只做船邊裝卸的公司,建新更像是個能處理完整供應鏈的夥伴。這對需要穩定供應的能源業者或園區大客戶來說,非常重要。只要供應鏈穩定、調度靈活,就更容易拿到長期合約,而不是一單一單搶生意。

從季節波動,走向穩定成長的轉型點

現在來看,建新國際正在從「有案子才有收入」的模式,轉型為「有穩定長約、有系統運作」的模式。台中與高雄兩地的資產組合,已經在能源物流這一塊產生實質效果。

當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能同時提供裝卸、倉儲與內陸配送的公司,將會越來越吃香。而建新國際已經在這個方向上,走出了起步階段。

如果能持續擴大這些新業務的規模,並用效率與協同來對抗政策與市場的短期變動,那這家老牌物流公司,很可能會成為下階段能源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物流
倉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