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拉丁美洲擁有豐沛的太陽能、水力與風能資源,理應是綠能發展的優等生。
然而,多邊銀行與歐盟官員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召開的會議中指出,儘管資金充沛,該區域卻因制度障礙而無法吸引足夠投資。這場由聯合國拉丁美洲暨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主辦的活動,揭示了這個區域綠能推進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不是缺錢,而是缺制度。
現況概述:投資落後,國際組織齊聲示警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拉丁美洲目前僅將約 3% 的 GDP 用於能源基礎建設,遠低於歐洲、亞洲、中東與北非的平均 5%。這樣的投資水準恐將拉慢該地區實現氣候目標的腳步。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OLADE)執行秘書安德列斯.雷波列多(Andres Rebolledo)也強調:這個區域有潛力在永續能源領域扮演領導角色,但前提是要具備良好的法規框架、足夠的投資誘因,以及穩定的公私部門合作機制。
換言之,若缺乏明確穩定的政策環境,縱使資金充裕,也無法有效引導至再生能源專案上。
問題拆解:制度性障礙削弱投資誘因
造成拉美綠能投資遲滯的關鍵癥結,主要可分為三個面向:
🔻法規框架不健全:許多國家的能源開發法規仍缺乏長期穩定性與透明度,導致開發商難以預測投資回收期,降低參與意願。
🔻電力互聯性不足:區域間缺乏跨境電網互聯,使再生能源無法有效調度或外銷,限制了大型電力專案的規模經濟。
🔻專案結構不利於長期資金投入:多數再生能源專案缺乏成熟的融資架構,無法吸引像保險公司、退休基金這類具長期耐性的投資者。
這些因素共同壓抑了國際資本流入的動能,成為綠能布局推不動的主因。
現在進展:哥倫比亞展現制度吸引力,成為投資亮點
儘管整體區域面臨挑戰,哥倫比亞卻逐漸成為外資綠能佈局的示範區。根據費南德茲的說法,歐盟企業目前在哥倫比亞規劃投資高達 200 億美元 發展再生能源,更驚人的是,該國已併網的再生能源中,有 88% 是由歐盟企業所建置與營運。
這不僅顯示出國際企業的高度信心,也證明制度環境改善的確能直接轉化為實質投資。哥倫比亞透過更穩定的能源政策、更具效率的行政流程以及相對健全的電網結構,成功吸引歐洲資金進駐。
未來展望與呼籲:制度改革是打開綠能投資的鑰匙
拉丁美洲擁有進軍綠能領域的天然條件,若能拆除制度性障礙,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全球綠能投資熱區。這不僅是區域能源安全的關鍵,更攸關氣候承諾的實現。
未來可考慮的改革方向包括:
🔺建立跨國電力互聯計畫,提升電網靈活性與調度能力
🔺推動法規透明化與簡化行政程序,縮短審批時間
🔺建立具吸引力的投資架構,如綠色債券、氣候基金等工具
🔺鼓勵長期資金參與,強化風險保障與回報機制設計
唯有政策與市場機制到位,拉丁美洲才有機會真正發揮其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潛力,而不再只是被動的資源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