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錯誤,行政院長卓榮泰昨(13)日分別於上午與下午召集全國 22 縣市地方政府召開研商會議,並於下午會後率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張惇涵、發言人李慧芝、財政部長莊翠雲及主計長陳淑姿召開說明記者會。卓榮泰強調,若要修正新版《財劃法》,必須取得地方政府共識並充分討論,才能符合民主程序。至於計算公式錯誤部分,應由立法院負責修正。
卓榮泰指出,中央與地方一致認為新版《財劃法》應明確釐清事權分配,回歸地方自治,並清楚告知地方政府依循方向。對於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與計畫型補助款的設算細節,他也指示主計總處與相關縣市首長進行後續說明。
卓榮泰以「錢包與公事包」比喻中央補助邏輯:錢包代表地方新增財源,公事包則涵蓋財源、自治事項及中央地方共同負擔項目,兩者合併即為中央對地方的支持與事權回歸。
卓榮泰指出,新版《財劃法》計算結果導致各縣市財源差距懸殊,尤其統籌分配稅款失衡,營業額集中於六都,卻未反映其他地區的成本與付出,造成城鄉失衡。此外,人口結構與土地使用價值未被納入考量,導致高齡化地區與農業縣在預算分配上明顯吃虧。
卓榮泰回顧去年 12 月新版《財劃法》表決過程倉促、版本頻繁更動,秩序混亂,行政院今年 2 月提出覆議案,並於 3 月赴立法院報告錯誤條文,但遭否決。卓榮泰強調,行政院無權再動新版條文,立法院應勇敢面對錯誤並負責修法。
卓榮泰重申,若今年不解決新版《財劃法》問題,未來將年年重演城鄉失衡與分配不公。行政院將持續邀集地方首長與財政人員討論,避免僅以人口與土地面積作為分配依據,應納入人口結構、土地管理成本等因素,並合理管控財產稅成長率,防止炒房地區獲得過多稅收。
卓榮泰最後強調,唯有全盤檢討與修法,才能真正解決新版《財劃法》引發的財政危機,中央與地方須共同努力,確保制度公平合理,實現「均衡城鄉、均衡台灣」的目標。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