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稅倒數》:輝達(NVIDIA)能免疫嗎?台灣供應鏈的「迅速部署能力」是它最大底氣!

2025年04月16日 12: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TPG

當別人還在評估搬廠成本,NVIDIA早已完成佈局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於4月中正式啟動針對半導體進口的232調查,這項源自《貿易擴展法》的調查,目的在於判定進口晶片是否威脅國家安全,一旦成立,將能直接開徵懲罰性關稅。這一消息一出,理應重挫仰賴全球供應鏈的晶片大廠。

儘管美國擬進一步限制NVIDIA對中國出口晶片,消息一出也讓盤後股價應聲下跌,但輝達目前仍可仰賴美國本土強勁的需求作為支撐。那麼,輝達究竟憑什麼擁有這樣的底氣?

背後關鍵不只是運氣或短期情緒,而是其供應鏈重組的執行速度遠超同業。靠著台灣晶圓與伺服器大廠的強力支援,NVIDIA早在風暴來臨前,就迅速啟動供應鏈轉移,將產線與組裝重心轉向美國,提前站穩「政策安全區」。

1. 5000億美元投資:輝達為AI國家戰略代言

此次調查重點在於釐清進口晶片是否構成國安威脅,一旦成立,將引發懲罰性關稅。然而,輝達早已未雨綢繆,透過與台灣供應鏈夥伴的合作,在美國本土打造AI生產體系。公告發布當週,輝達即宣布未來四年將攜手夥伴在美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建設,涵蓋三大關鍵項目:

  • 與台積電(2330-TW)合作,於亞利桑那州生產Blackwell系列GPU

  • 攜手鴻海(2317-TW),於休士頓建立AI超級電腦組裝基地

  • 與緯創(3231-TW)合作,在達拉斯設立AI伺服器整機製造工廠

2. 輝達供應鏈迅速重組,產能先包下來

儘管NVIDIA目前多數晶片仍由台積電海外生產,但公司已開始導入美國境內投產流程,這種模式有機會讓NVIDIA率先把美國能有的產能都先預訂下來,實質減少了其競爭對手為了在美銷售所能擁有的產能。

所以接下來,AMD(AMD-US)、博通Broadcom(AVGO-US)等競爭對手的壓力越來越大。

3. 同時做到「不可或缺」與「美國製造」

輝達在AI高效能運算市場的市佔率超過80%,其GPU晶片Blackwell與Hopper系列,已成為OpenAI、Google、Meta等生成式AI應用的運算核心。這些技術同時也具備軍事戰略價值,攸關美國在全球科技戰爭的主導地位。

因此,儘管232調查劍指進口晶片,美國政府若對輝達貿然施壓,恐反傷己身。輝達卻同時做到了「不可或缺」與「美國製造」的雙重條件,形成獨一無二的戰略護城河。

下一步:誰能追上輝達的佈局節奏?

目前232調查若順利推進,最快也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會進入正式加稅階段。但觀察重點還包括亞利桑那州台積電的投產進度,若Blackwell系列GPU能如期出貨,將進一步強化輝達的「美製」身分。

輝達的快速部署也可能壓迫AMD(AMD-US)、博通Broadcom(AVGO-US)等競爭對手加速其美國製造計畫,打響AI供應鏈的下一輪軍備競賽。

在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高的現在,當其他公司還在精算搬廠要花多少成本時,輝達早就已經完成在地佈局,而這背後,台灣企業的快速反應功不可沒。

這次美國啟動關稅政策,更突顯出台灣企業對政治局勢的敏感度和行動力,不只在全球供應鏈中走在前面,也證明它們是客戶最值得合作、最可靠的夥伴。

每一次變局都是危機,也蘊藏著轉機。隨著關稅戰爭逐漸落幕,台灣企業憑藉靈活的應變能力與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搶得先機,未來在全球ICT產業中,有望進一步擴大市佔版圖,壓縮其他國家競爭對手的空間,掌握更多成長契機。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AI
AI伺服器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