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需求回暖與外貿回升跡象浮現,中國三月製造業活動表現亮眼,根據財新最新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該數值創下四個月以來新高,顯示製造業景氣正逐步修復。
製造業活動為何回溫?
根據財新與S&P Global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在三月顯著回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二月的50.8升至51.2,超越市場預期的51.1,創下四個月來最高增幅。這一數據也與週一公布的官方PMI一致,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達到一年來的最快增長速度。
三月製造業的復甦主要受到新增訂單加速所帶動,特別是出口訂單增幅更是創下近11個月以來新高。分析指出,美國進口商因預期關稅將上調,提前大量採購中國商品,這是推升出口需求的原因之一。
製造業就業市場出現改善跡象,是自2023年8月以來首次增加職位。
不過,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Wang Zhe指出:「由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與市場參與者信心疲弱,勞動市場仍然相對低迷,通縮壓力依舊存在。」
官方PMI:偏重大型國有企業,由政府主導調查,能體現政策導向與整體經濟趨勢。
財新PMI:聚焦中小型、民營與出口導向企業,由私營機構發布,較能反映市場活力與外部需求動向。兩者搭配觀察,可更完整掌握中國製造業景況。
貿易戰陰影是否持續干擾?
儘管三月數據樂觀,但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對前景構成威脅。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以來已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總計20%的關稅,預計本週還將宣布更多「對等」關稅措施。
根據中國經濟研究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週一的分析指出:「我們對全年表現仍不抱太大期望。雖然財政預算允許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加強支持,但美國即將升高的關稅將在不久後對出口造成壓力。」
企業信心是否回升?
三月期間,原物料庫存因需求回升而增加,生產成本更是六個月以來首次下降,使得廠商能連續第四個月降低出廠價格。然而,相較於二月,製造商的信心略微下滑,反映出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審慎態度。
財新Wang表示:「2025年,面對日益嚴峻且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的總體經濟政策需更加積極果斷,並及早推動相關措施,以支撐經濟持續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