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存款保險公司FDIC、聯準會三個機構發表聯合聲明,從禮拜一開始所有SVB的存款戶都能領到錢。
聯準會也正在研擬一份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可以提供流動性給美國的存款機構,只要符合資格的銀行,遇到類似SVB事件時,可以先把證券抵押在聯準會那邊,就不用被迫虧損賣出,最終目的就是保護在美國的存款,避免SVB事件再次發生。
財政部也將運用250億美元的「匯率穩定基金」來支持這項計畫。
但這解決了問題嗎?我們拿2007年貝爾斯登援救計畫來比一比。

創立於1923年的貝爾斯登可以活過大蕭條,卻活不過2008年,2007年5月的貝爾斯登手上持有一堆房貸連動債券,而這個資產的價格大跌,甚至開始禁止投資人贖回基金。
2008年3月10號,所有銀行開始不願意跟該銀行交易,而手頭上只剩下180億美金的貝爾斯登,隔日再被信評機構降低評等。
消息傳開,存戶開始向銀行擠兌,不到兩天,貝爾斯登手上現金只剩下20億美元。
3/14號主管機關開始開會,緊急抵押貸款一筆錢給了貝爾斯登。
3/16 大通銀行(Chase)用股價市值約每股2元收購貝爾斯登,而一年前的股價還有170元。同一天,聯準會也借了大通銀行(Chase)約300億美金來收購貝爾斯登的資產,當時有個條件就是,如果市況變好的話,聯準會可以高價出售這些資產。
但最後,美國金融體系還是崩潰了。
從貝爾斯登與這次的SVB事件看來,SVB原本經營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家銀行」,但是在金融市場動盪的時候,流動性就很容易不小心出問題。
援助方案並沒有解決掉病灶,因為銀行的本質就是在「借短支長」,借短期資金來投資長期資產(例如放款或債券),獲取中間的利差。
但是當遇到動盪的時候,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都可以隨時被要求支付,例如存款,而要應付這些贖回,銀行臨時可能賣不掉證券(貝爾斯登)、或者賣掉會賠很多錢(矽谷銀行)。
殖利率倒掛的情形會導致銀行的經營模式備受挑戰,管理上非常困難,若倒掛現象持續越久,通膨又下不去,未來類似SVB的事件還是可能發生,值得後續關注。
就算是沒有流動性問題的其他銀行股,在殖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經營難度高,獲利展望也是很難好的起來。
直到殖利率倒掛的現象開始逆轉,穩定的金融環境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