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歐盟祭出新計畫!減稅+補助大放送,能源產業競爭力大翻身!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2025年2月1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歐盟近年來面臨產業競爭力下降的挑戰,主要原因包括高能源成本、全球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來自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壓力。

歐洲產業面臨高能源成本與全球競爭壓力

歐洲的工業用電價格比美國高出最多三倍,使許多企業難以與美國及亞洲競爭對手抗衡。中國的低成本生產模式讓歐洲本地製造商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鋼鐵、電動車、太陽能板等領域。

此外,美國的貿易政策也可能進一步影響歐洲,尤其是鋼鋁關稅的可能性,將使歐洲出口商面臨更高的成本。

面對這些挑戰,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綠色工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

希望透過降低能源價格、簡化產業補助、強化貿易防禦等措施,幫助本地產業維持競爭力,並推動綠色科技發展。

降低能源成本,提供企業穩定用電環境

高昂的能源價格被視為歐洲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主因之一。歐盟計畫透過幾項關鍵措施來緩解能源壓力。

首先,歐洲投資銀行(EIB)將推出試點計畫,幫助中小企業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長期購電合約(PPA),以鎖定穩定的電價,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此外,歐盟計畫提供融資支持,協助各國升級老舊電網,以應對電氣化趨勢並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對於電力稅負問題,歐盟將建議成員國將電力稅降低至法律允許的最低標準,以減輕企業與家庭的負擔。

為了降低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性,歐盟也考慮放寬現行的天然氣儲備填充規則,以減少市場價格上升的風險。

簡化產業補助與政府採購,提高投資誘因

歐盟長期以來對國家補助設有嚴格限制,因此《綠色工業協議》將對補助規則進行調整,使各國政府能夠更靈活地支持企業的減碳投資。

歐盟計畫在2024年7月前推出改革方案,允許政府提供更優惠的稅務減免,例如加速折舊,讓企業能更快回收設備投資成本

此外,成員國也可以利用國家補助來應對能源價格波動,例如透過補貼減少天然氣價格對企業的影響

歐盟的公共採購政策也將進行修訂,預計在2026年更新相關規範,以強調「購買歐洲製造」的原則,鼓勵各國政府在基礎建設與綠能發展上優先採購本土製造的產品。

強化貿易防禦,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

歐盟的製造業正面臨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歐盟將加快對廉價進口商品的調查時程,以便更迅速地施加貿易限制,防止不公平競爭影響本土企業。

同時,歐盟也計畫調整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該機制原本計畫對所有高碳排放的進口產品課徵碳費,但為了減少企業的行政負擔,歐盟考慮縮小適用範圍,只針對佔總排放量80%的企業收費。

此外,歐盟將利用碳市場(EU ETS)的收入來支持產業的碳減排計畫,雖然具體資金規模尚未確定,但此舉將有助於歐洲企業發展更具環保效益的生產技術。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為歐盟為防止碳洩漏,對鋼鐵、鋁、水泥、化肥、氫能、電力等高碳排放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
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費用與歐盟碳市場(EU ETS)掛鉤。此舉影響中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等出口國,引發貿易爭議。
歐盟計畫調整CBAM範圍並利用碳市場收入支持本土產業,以平衡競爭與減碳目標。

加強國際合作,防止全球貿易摩擦升級

隨著保護主義抬頭,歐盟希望透過國際合作來減少市場不確定性。執委會計畫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貿易壁壘,尤其是美國對歐洲出口商品可能施加的關稅。

此外,歐盟將積極利用貿易防禦工具,例如反補貼與反傾銷稅,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商品競爭。

這些政策的推動,將有助於提升歐洲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減少貿易衝擊帶來的不確定性。

未來展望:能否真正提升產業競爭力?

歐盟推出《綠色工業協議》,希望透過減少能源成本、簡化產業補助、強化貿易防禦等方式來提升本土產業競爭力。

然而,這些政策是否能成功推動歐洲產業復甦,仍需面對多項挑戰。歐盟能否成功提振產業競爭力,將取決於這些措施的落實速度與市場反應。

未來幾年,歐盟的產業政策是否能真正減輕企業負擔,將成為觀察歐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
鋼鐵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