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由於倫敦上市受阻,快時尚巨頭Shein轉向香港尋求突破。有知情人士透露,Shein原本計劃在倫敦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並已順利取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核准。完成審查後,公司也將計畫報備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但始終沒有收到明確回覆,使整體進度停擺。面對不確定的監管態度與來自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Shein決定調整策略,改向香港申請上市,預計幾週內將提交草擬招股書,並以2025年內完成掛牌為目標。
國際化策略受挫:從紐約到倫敦再到香港
Shein的國際化布局從紐約轉到倫敦,現在又選擇香港,明顯與其打造全球品牌的原始願景有所背離。公司原希望透過在西方市場掛牌來提升企業形象及吸引國際投資,但轉向香港後,這一戰略可能會受到質疑。
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產品被外界質疑有使用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棉花,遭受人權組織質疑涉及強迫勞動,並可能對中國政府造成負面影響。加上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緊張,使北京對於類似案子的審慎態度更加明顯。
供應鏈與公司定位矛盾未解
儘管Shein於2022年將總部從中國南京搬到新加坡,試圖與中國市場拉開距離,但其供應鏈依舊主要依賴中國地區的7000家第三方廠商,並輔以巴西、土耳其等地的工廠支援。雖然公司強調「對強迫勞動與童工採取零容忍政策」,但此說法未能完全平息國際社會疑慮。此外,Shein也於本月初解除與兩家公關公司Brunswick與FGS的合作,顯示其整體溝通策略正在重新調整。
關稅政策打亂商業模式,估值面臨下修
Shein的商業成功部分來自於美國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免稅條款(de minimis),讓來自中國的低價包裹能免稅進入美國。但是該政策已遭川普政府取消,目前中國出貨商品面臨至少30%的關稅,這對公司來說是重大衝擊;歐盟也正考慮修改其150歐元以下商品的免稅條款,進一步施壓快時尚產業。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公司在倫敦IPO的估值已從2023年的660億美元下調至500億美元。未來不論選擇何地上市,最終估值都將高度依賴各國對跨境電商的新政策走向。
香港市場轉暖,帶來新機會?
儘管面臨挑戰,香港資本市場近期出現復甦跡象,例如中國電動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在港募資53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IPO。根據LSEG數據,2025年香港IPO及第二上市募資總額達97億美元,遠高於去年的10.5億美元。對Shein來說,若能順利在港上市,或許能為其注入新的資金動能,也有助於穩住其全球擴張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