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電池|電動車電池材料新變局:矽負極技術突破,上升30%的能量密度,將取代主流的石墨負極?

2025年05月20日 15:2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5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電動車電池產業鏈快速演化,「負極材料」成為新一波技術與產能重塑的核心戰場。

美國電池材料新創GDI完成1,150萬美元募資,將用於擴建其位於荷蘭的矽負極材料生產線,反映出電動車電池材料的關鍵趨勢。

能量密度與充電速度躍進

GDI所開發的矽負極可提供較石墨高出30%的能量密度,並將充電時間縮短至15分鐘內,具有取代現有主流材料的技術潛力。

執行長Rob Anstey表示,公司已與一家電池製造商簽署聯合開發協議(JDA),並預計將於24 至30個月內導入無人機與醫療設備領域,2030年前切入量產電動車市場供應鏈。

雖未公開合作對象,但明確指出「進入車廠電池供應鏈通常需5年以上,我們有信心於2030年前達到EV設計定案(design win)」。

  📌矽負極 Silicon Anode

技術挑戰:矽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可達300%以上,容易導致材料粉化、電池壽命縮短,需透過複合材料設計(如矽碳複合、奈米結構設計)來改善

高能量密度:矽的理論容量高達約4200 mAh/g,約為石墨的10倍,能顯著提升電池能量密度

應用趨勢:目前多以矽碳複合材料形式,部分取代石墨,逐步導入高端消費性電子與電動車電池

📌石墨負極 Graphite Anode

技術成熟度高:石墨負極材料已廣泛應用於消費性電子、電動車等領域,具備高循環壽命、穩定性佳、成本低等優勢

理論容量:石墨的理論容量約為372 mAh/g,雖然穩定,但已接近材料極限

產業現況:目前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中,石墨佔比超過90%

GDI再獲1150萬美元資金

美國電池材料新創 GDI 宣布完成最新一輪募資中獲得 1150 萬美元,使總募資金額突破 2000 萬美元

增資由 Helios Climate Ventures、Impact NY 與 InnoEnergy 領投,將用於加速矽負極量產計畫,對目前以石墨為主的電池材料格局形成挑戰。

資金將主要用於美國與歐洲的矽負極產能擴充,特別是在荷蘭的試產設施計畫於未來兩年內全面升級,為其正式供應電動車電池鋪路。

去中國化背景深化

目前中國仍主導全球 90% 以上的石墨提煉與負極材料供應,使得歐美地區積極尋求技術自主與供應多元化。GDI 去年已獲得歐洲投資銀行(EIB)2,000萬歐元的貸款與股權投資,本輪募資更是該資金配對計畫的一環。

與其他矽負極新創如 Nexeon、Group14 Technologies、Sila Nanotechnologies 等競爭對手,皆強調在充電效率與能量密度上的優勢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電池
EV電池
美國
歐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