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航運分析機構 Kpler 的最新數據顯示,亞洲從伊拉克進口的燃料油在5月份達到 91 萬噸,創下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紀錄,月增幅更超過四成。
身為 OPEC 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在履行 OPEC+ 減產承諾下,不得不縮減原油出口量,為了彌補這部分損失的外匯收入,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SOMO)選擇加大燃料油出口力度。
雖然燃料油在價值鏈中的定位相對低階,但它的出口彈性以及符合亞洲市場的需求,讓伊拉克得以在減產壓力下持續帶進穩定的油氣收益。
亞洲市場吃下增量,高硫燃料油煉廠利潤飆高
伊拉克燃料油出口暴增,與亞洲煉油市場的動態密不可分。5月份 380-cst 高硫燃料油(HSFO)相對於杜拜原油的煉廠利潤(crack spread)攀上歷史新高,雖然煉油商對高硫燃料油本身的直接加工需求有限,但作為船用燃料調和基底,依然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新加坡作為全球最大的船用燃料供應樞紐之一,承接了大部分伊拉克燃料油貨物,將其混調成船用燃料供應給遠洋航運業者,滿足他們對低價燃料的需求,而這波出口增長對亞洲煉油業者與航運市場帶來了短期利多。
夏季內需升溫,出口動能恐將放緩
然而專家認為伊拉克燃料油出口的熱潮可能無法持續,FGE 中東石油市場顧問 Palash Jain 指出,隨著伊拉克國內進入夏季電力高峰期,液體燃料的內需將優先於出口;加上5月底後高硫燃料油的 crack spread 已從歷史高點回落,接近與原油價格的平價水準,煉廠的生產誘因減弱。
這都意味著,若煉油獲利空間縮小,伊拉克對外出口的燃料油量勢必跟著下修。
結語:短期受惠,後市需留意供應波動
整體來看,伊拉克5月燃料油出口創新高,短期內支撐了亞洲煉油業者的原料來源,也讓航運公司享有較低的燃料成本,不過,隨著夏季內需升溫與煉廠利潤回落,後續亞洲燃料油市場的供應格局仍有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