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日兩大車廠福特 Ford (F-N)與日產 Nissan (7201-T),祭出裁員與營運調整措施。Ford在德國爆發罷工危機,Nissan則計畫裁員總數擴大至2萬人。
結構調整不僅反映財務壓力與產品競爭力下滑,突顯歐洲與亞洲車廠在電動化轉型上的分水嶺已然到來。
Ford歐洲裁員
福特自2023年底即宣布,計畫於歐洲裁員約14%員工,主要集中在德國與英國,原因為電動車需求疲弱與政府對新能源技術轉型支持力道不足。
將於近日德國科隆的兩家工廠的罷工,根據工會代表表示,雖雙方仍處於談判階段,但過去多輪協商中,管理層始終未能提出具體可替代裁員的業務重整方案,導致工人憤而決議採取實質行動。
德國工會IG Metall指出,福特先前與德國子公司簽署、保障虧損承擔責任的協議,今年3月卻單方面以48億美元注資取代原本的虧損承擔協議,引發員工高度不信任。
電動化轉型成本失控
福斯 (VOWG-DE)、Stellantis (STLAM-MI)與賓士 (MBGn-DE)等歐洲車廠近期皆相繼調降2025年財測,或撤回全年預測。主因包括電動車毛利率持續偏低,及中國車廠的價格壓力日益升高。
美國關稅政策也對出口導向的歐洲車廠構成外部衝擊,導致原本預期可藉由出口平衡歐洲市場飽和的策略遭遇瓶頸。
Nissan全球裁員規模擴大
日產也在轉型壓力下進行劇烈調整,將在原先裁員9,000人的基礎上,新增超過1萬人裁員計畫,總體裁撤人數將達2萬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約15%,將全球產能削減 20%。
公司也已確認今年6月將關閉泰國一座工廠,並計畫再關閉兩座尚未公開的工廠,並取消原定在九州建設11億美元EV電池廠的計畫。
裁員潮正值公司本季財報。由於減損支出,預計淨虧損可能達到創紀錄的7000至7500億日圓(約47至50億美元)的虧損。
新任執行長Ivan Espinosa接手後已啟動全球營運與產品線檢討,並準備全面修正市場布局與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