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立陶宛國防部長Dovile Sakaliene發出警訊,呼籲歐盟儘速解除對國防支出的借貸限制,並以戰爭時期財政全力投入軍備現代化。
歐盟內部正推進名為「ReArm Europe」的共同防務資金計畫,意圖鬆綁財政規則,並於未來四年投入約8,000億歐元軍費。執行效率與政策協調的遲緩,恐怕難以應對俄羅斯可能於十年內與北約爆發直接衝突的迫切風險。
立陶宛GDP預計達5.5%
作為北約與歐盟的成員,立陶宛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該國預計2026年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5%,遠高於今年的3.9%,成為全歐洲投入最積極的成員之一。
她呼籲歐盟立即設立共同防務基金,並鬆綁財政規則以支持軍事支出。歐盟資助不應僅限於貸款,應直接發放補助金,協助成員國提升軍事能力。
設立共同防務基金與聯合採購機制
歐盟正研擬一項「重武歐洲」(ReArm Europe)計畫,預計在四年內投入8,000億歐元(約8,760億美元),作為提升整體軍事能力的策略支柱。
歐盟財長於上週末討論一項計劃,即由歐盟設立統一的國防基金負責採購與持有軍備,以協助負債較高的國家避免在國內帳面承擔更多債務。
該提案被視為歐洲對美國安全承諾逐漸減弱的結構性回應,象徵歐盟意圖發展獨立自主的防務支撐系統。
Sakaliene明言:「我們有機會阻止人民死於俄羅斯的子彈與炸彈,但這需要現在就投入資金,提升我們的軍事實力。」
推動4%國防支出門檻
北約目前的官方軍費門檻為GDP的2%,但Sakaliene指出,該數字早已無法反映真實安全需求。她希望在今年6月海牙北約峰會上,能將目標正式調升至4%。
強調像立陶宛、波蘭、愛沙尼亞等東翼成員,因早已超額履行國防承諾,與美方維持緊密合作,不必擔心在戰略危機中被棄守。
在地緣政治日益動盪、俄羅斯軍事意圖持續上升的當下,歐洲若仍停留在和平時期的預算模式,恐將在危機來臨時措手不及。立陶宛的防務部署,或許正是歐洲邁向戰略自主的必要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