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瞄準區域型資產管理平台 李長庚:台灣有扎實產業基礎 具創富優勢

2025年10月15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國泰金控 (2882-TW) 今 (15) 日舉辦第二屆「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吸引逾 1.2 萬人報名,此次邀請橡樹資本、PIMCO、貝萊德三大投資巨擘專家共同剖析全球投資趨勢。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投資人考慮要將資產配置至哪個市場時,評估的關鍵在於該地是否具備長期創造財富的能力,而台灣擁有扎實的產業基礎與穩健的市場成長動能,具備成為區域型資產管理平台的條件。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強調產品多元化的重要性,不能只偏重台股或 ETF 市場,否則當市場翻轉時客戶的錢要流到哪裡去,他認為,結構型商品、REITs、私募股權等也應持續開放、促進產業發展。

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指出,回顧這一年,全球金融市場只有「快」與「變」這兩個關鍵字能形容,隨著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韌性投資」已成為投資哲學核心之一,投資人若要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穩健前行,必須兼顧防禦與成長,降低對單一市場或資產類別的依賴,才能在波動中保持穩定、在逆勢中捕捉轉機。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也提出台灣不只「矽盾」,也應該要推出「金融盾」,國泰金控累積逾 60 年的投資經驗,將更積極投入集團資源,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 10 兆元,透過資源整合與策略升級,持續擴大亞洲資產管理布局。

金管會第一階段打通資產管理「任督二脈」 李長庚看好台灣創富條件

李長庚指出,過去 30 年間,台灣股市市值從新台幣 6.5 兆元成長至近 95 兆元,股利發放金額亦從 20 年前的 4 千多億元攀升至今年逾 2.1 兆元,展現產業長期創富的強勁實力。根據瑞銀《2025 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擁有 75.9 萬名百萬美元富豪,位居全球第 15 名,「這樣的市場條件,是香港與新加坡所不具備的。」

他指出,港、星能在資產管理上取得成功,主要是替外資管理資金,而台灣本身擁有龐大本地資產與創富能力,若能有效結合政策推動與金融體系優化,發展潛力將更為可觀。他強調,金管會近一年積極鬆綁法規、營造友善環境,逐步打通資產管理的「任督二脈」,讓業者有更大發揮空間。

李長庚進一步表示,外資投資台灣的關鍵仍在於市場吸引力。雖然台灣在稅制、資金進出自由度及地緣政治等面向仍有挑戰,但外資對於台灣金融業的穩健表現普遍感到驚訝,「台灣這個小島,銀行家數這麼多,不論規模大小卻幾乎都能賺錢」,顯示社會資源運作良好,產業的創富能力在亞洲難以匹敵。

他認為,從總報酬角度觀察,台股市值與股利成長具極大吸引力;未來若能持續改善稅制與法規,並加強部會合作,將有助提升國內資產管理產業競爭力。李長庚也呼籲政府應以投資未來的思維,協助產業茁壯,提升年輕人就業與薪資機會,若能持續改善,台灣的資產管理業前途無量。

李偉正:人才是資產管理核心 需加速與國際接軌

李偉正指出,雖然近十年資產管理規模持續成長,但整體產業從業人員仍持平在 4000 多人,顯示專業人才未同步擴張。隨著國壽投研團隊轉入投信及海外專才加入,台灣與海外之間的經理人管理文化差異會日益明顯,台灣在人才制度上需與國際接軌。

他強調,少數操守有問題的經理人不能接受,海外市場如美、港、新、日等國也同樣面臨操守問題,但他們已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兼顧監理與尊重專業,呼籲台灣也應採更成熟的制度設計,「資產管理是人的產業,唯有人才才能打造具台灣特色的競爭力。」

李偉正表示,未來國泰投信將持續在產品廣度與深度上並進,滿足多元客戶需求。除 ETF 外,結構型商品、REITs、另類投資及私募股權等領域,皆是未來發展重點。他示警,台灣資本市場太偏重股票與 ETF,「如果有一天市場翻轉時,客戶的錢應該流到哪裡去?」投資人資金應有更多元的流向與配置工具,「資產管理業者的責任,是讓客戶財富能保值、增值,建立更健全的投資生態。」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國泰金控
國泰投信
國泰人壽